《诗经·小雅·鹿鸣》中记载:“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笙,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古老乐器。它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古人爱笙,设宴时吹笙待客,节日时随笙起舞,常用“笙歌”来表达奏乐歌唱之意。

吹笙男乐俑,明代青铜铸造,通高31厘米,1986年4月在河南省灵宝市发现,1997年4月移交河南博物院藏。

男俑目视前方,神情自然,头梳向上高髻,以簪固定装饰,身着右襟窄袖齐膝长衫,腰部束带并打结,脚登长靴,双脚自然分开,立于方座之上,双手捧笙于胸前,似乎正要演奏。

笙是华夏民族的古老乐器。《世本作篇》中记载:“随作笙。”《礼记明堂位》中有:“女娲作笙簧。”远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中国就有了笙的雏形。

古人爱笙,设宴时吹笙待客,节日时随笙起舞。宋代吴自牧《梦粱录·清明节》记载:“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其更是将笙作为音乐的重要代表,用“笙歌”来表达奏乐歌唱之意。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社会安定,家宅安宁,这样悠闲的一天,正是设宴款待友人的好日子。宴席上,觥筹交错间,有人吹笙奏乐,有人和着音乐唱歌,清越的笙音为这欢乐的氛围更添了一份高雅美好。

专家解读

据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该吹笙男乐俑以其精湛的铸造工艺和生动的形象塑造,展示了明代青铜铸造技艺的水平。这种细腻入微的刻画,不仅使器物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研究明代社会风貌、服饰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正观新闻记者 许怡童)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