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华夏考古讲坛”揭幕仪式暨首期讲座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顺利举行。讲坛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协办。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海旺、副院长杨文胜,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院长郭磊等出席揭幕式,揭幕式由杨文胜副院长主持。刘海旺与郭磊共同为“华夏考古讲坛”揭幕,标志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华夏考古讲坛”系列公众考古讲座正式开启。
刘海旺在“华夏考古讲坛”揭幕仪式上发表致辞。何为“华夏”--是指服章之华美、礼仪之博大,是中华先民对生活的这片热土的热爱、眷恋、赞美和自豪。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关键阶段,中华文明在此时开启了华夏化和中原化的进程。一百多年来的河南考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夏商周三代考古就有安阳殷墟、郑州商城、偃师二里头等华夏都城遗址,这些大遗址都是我们华夏文明、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的见证。努力作好考古成果的诠释传播是考古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今年恰逢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需要向社会公众较为全面地解读郑州商城70年来的考古成果,让全社会了解、关注郑州商城的保护和利用。故此,“华夏考古讲坛”应运而生并得以创办。同时,“华夏考古讲坛”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生动实践。
随后,作为首期讲坛的开场嘉宾,刘海旺为公众带来了题为《世界文明视野下的郑州商城》专题讲座,这也是为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年系列活动奏响第一声号角,首期讲座座无虚席,体现了公众对文物考古事业的极大热情。
讲座以世界近现代考古学的最早理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三个时代的分期法”为引言,分为4个部分,首先梳理了公元前1600——公元前1300的世界古文明发展形势,包括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爱琴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等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兼谈金属冶炼、文字语言、马的驯化、人类繁衍、文化交流等对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接着梳理了郑州商城时期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以及早商文明的地理位置、气候、相关文献记载等;第三部分重点通过超大规模都城及王权制度、冶铜技术和青铜礼制、商文字以及与世界早期文明的比较研究,探讨郑州商城及早商文明的世界意义;最后,总结郑州商城70年来的研究与保护利用成果,展望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刘海旺认为,中原先民创造性转化青铜技术为礼制载体,将多元文化熔铸为文明共同体。考古实证构建了郑州商城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中的坐标价值,这种以兼容促延续、以创新谋发展的智慧,不仅成就商文明辉煌,更为中华文明三千多年文脉不断、生生不息奠定根基。
在互动环节,刘海旺回答了现场听众们提问的问题,并就一些热点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他的专业见解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广泛共鸣。最后,本次讲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一位参会者感慨:“这场讲座让我重新理解了郑州商城在世界文明背景下的地位和意义,知识的火花在此刻点亮了更多可能性,希望华夏考古讲坛能持续办下去,期待下一期”。栽桐引凤,华堂聚才。以卓越平台集聚优质文博资源,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携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续为公众献上精彩纷呈的文博大餐。
(正观新闻记者)
编辑:蔡胜文
统筹:王绍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