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不稀奇,但谁家的白菜能过了200多年依旧鲜嫩?
答案是,河南博物院馆藏的象牙白菜。
象牙白菜,清代象牙雕刻陈设品,长23厘米,重约260克,河南博物院藏
整株白菜以完整象牙雕刻完成,脉络清晰,生机盎然,保持着刚从田间采摘的鲜活瞬间。
牙雕主体色彩以牙白为主,向嫩黄色渐变,一端为层次分明的菜叶,舒展张开,一层一层可见菜心;一端为菜根,白色菜帮紧致包裹有力,带有的褐色泥土似乎刚从泥土中挖出,还未清洗。
尤为精妙的是,菜叶与主体的结合部位,趴伏着一只翠色蝈蝈,双腿一屈一蹬,正贪婪地汲取汁水。旁边的小瓢虫,以及从根部探出的一枝粉色雏菊,更增添了几分趣味与雅致,使整个牙雕充满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和谐。
象牙白菜构思巧妙,造物情趣丰富,将白菜的形、神、色、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轻轻一触,便能感受到菜园的清新与湿润。
它不仅是一件雕刻艺术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白菜谐音“百财”,寓意着财源广进、生活富足;蝈蝈古称“螽斯”,繁殖力极强,象征着家族兴旺,子嗣绵长。
这件牙雕作品,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构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田园梦境,让人在欣赏之余,也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专家解读
据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中国牙雕起源甚早,最初原始社会时期的牙雕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至商周时期,牙雕工艺已极为发达,后经汉、唐、宋、元、明代,牙雕工艺更为精湛,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菜有着很深的文化寓意。传统儒家文化提倡“安贫乐道“,历代文人都认为,做人不仅要有风骨,更要“一清二白”,白菜从顶部到根部为青绿色到白色,正好对应了这个做人理念。同时,谐音是一种广为流传且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白菜则谐音“百财”,寓意财源滚滚,家庭富有。
统筹:梁冰
编辑:彭茜雅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