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笔一血、一字一泪”,这篇论文致谢有何特别之处?
近日,一篇博士论文致谢感动了一众网友。文中作者自述,他来自小山村,12岁开始跟着老爸下小煤窑挖煤,经过两次高考19岁考上了专科,后来专升本,本科学习地质工程,考了研,学习采矿工程,最终成功取得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实现了从挖煤工到工学博士的华丽转身。
不少网友被这篇致谢打动、激励,评论道“文字好像变成了身边一个个鲜活的人”,作者也被网友们称为“最猛的大丈夫”。
挖煤的12岁少年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后能戴上那顶学术成就斐然的博士帽。他只知道,父母负担不轻,所以自己要打工赚钱;也只知道自己“愚笨无知”“做什么都比别人慢些”,所以更要努力学习,笨鸟先飞。
图源 当事人社交账号
建筑工地绑钢筋、高速公路铺沥青、煤矿扛炸药、饭店提桶清桌……一段段令人心酸心疼的打工经历,反而让这名少年更加懂得了“坚持”。在泥泞中步步向前、天天向上的韧性,绘就坚持最鲜活动人的模样。如此精神力透纸背,打动并激励无数人勇往直前。
“底层逆袭”的故事往往让人羡慕,但逆袭从来没有捷径,只有咬牙“熬”出来的转机。从煤窑到实验室,逆袭的底色永远是坚持,无数励志故事都印证了一个道理:所谓逆袭,不过是把“坚持”二字刻进了日常。
我们既要看到别人的成功,也要学会学习别人的努力。成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不能坚持到底,就容易前功尽弃。生活总有太多理由让人停下脚步,而真正的逆袭者应该毫不退缩。
就像这位博士,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起点低不可怕,怕的是中途退场;条件苦没关系,持之以恒就能克服。再脏再累的活也干过,还有什么苦吃不得?起点低点又如何,再差又能差到哪去?退无可退,那就一往无前。
人生不易,唯有努力。愿这股正能量能激励更多人,勇于改变和逆袭。向上攀登,每一步都需要“笨功夫”;永不言弃,这就是成功所需的“真功夫”。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任思凝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