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城市工作纪实》一文,文中提到“河南登封‘网格治理+数字赋能’为提升文旅精细化、精准化服务水平打开新空间……”昨日,本报记者赶赴登封市,针对该市网格化+数智化赋能文旅的扎实举措进行了实地采访。

盛夏,嵩山翠绿如画,趁着暑期出游的福建游客杨逸飞通过“漫游嵩山”小程序一键预约了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的联票,智能检票系统3秒完成人脸识别,快捷方便的体验让杨逸飞赞叹不绝。“十年前来还要排队买票,现在不仅能预约购票,还能通过AR技术重现古建筑往昔风貌,连垃圾桶都有中英双语标识,体验感提升太多了!”

当千年古刹遇上数字浪潮,“网格基底”叠加“数字翅膀”,登封悄然打开了服务升维的新空间,游客的感慨正是登封为文旅服务精密编织的数智治理网络缩影。

网格助文旅 “智治”显温度

今年以来,登封市锚定“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以党建为引领,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嵩山全域专属网格体系,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

该市依托网格化平台,构建起“党建引领、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的景区专属网格治理体系,鉴于景区横跨多个乡镇(街道)的特点,创新性地将嵩山风景名胜区整体规划为1个专属网格并由县处级领导担任专属网格长,少林景区、中岳景区、太室山景区分别划为二级专属网格,并结合区域特点精细到19个专属微网格,搭建了“1+3+19”的全覆盖、无缝隙的专属网格治理体系。

“支部联建共建打破了行政壁垒,”一位社区网格员讲述,“过去处理一个占道经营问题,要层层协调城管、街道甚至景区多个部门;现在网格平台推送信息后,多方力量在现场协同处置,效率倍增。”精细管理的“机制底座”由此夯实——嵩管委、景区管理局、文旅集团、属地乡镇(街道)党员干部下沉,设置线下10分钟网格党员服务台。

登封将网格化平台化为“万能插座”,对接矛调、城管、创文创卫、12345热线等多套系统,形成“上报—流转—处置—反馈—评价”的全闭环链条。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了景区网格化、智能化、数字化,达到“配套全、管理好、服务亲、游客笑”的目标,2025年以来,平台处置的涉景区、游客事件办结率96%,群众满意率高达98%。

一屏纳万象 “孤岛”变通途

当网格的毛细血管与数据的奔腾江河更深交融,登封巧妙运用“网格治理+数字赋能”的组合拳,在文旅文创融合中赋予旅游城市服务应有的精准度与温度。

在少林景区指挥中心,大屏实时显示各个安防监测点的数据,景区负责人介绍:“今年投入使用的智能售检票系统使入园效率大幅度提升,新建的120处旅游标识系统采用与景区建筑一致的主色调,实现了文化遗产风貌和谐统一。智慧化改造加上‘春季防火、夏季防汛’双演练,进一步筑牢了景区安全防线,三大景区实现连续800天安全运营零事故。”

人机相识,数据赋能。走进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巨型屏幕上流动的数据如同城市跳动的脉搏。“我们构建‘城市大脑’,目标是一屏观全域、一网统全局。”中心主任安晓聪一语道破核心,“从前分散的110、120、景区指挥中心等力量如今全部入驻大厅,16个预警平台、400多万条数据穿透壁垒在此汇聚。”

作为“山城一体、景城相融”的典型旅游城市,登封拥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等丰富的文旅资源,长期面临景区面积大、景点散、战线长、巡查难的治理痛点,县域智慧化、精细化的智能服务水平不足。但如今,只要用指尖轻轻点击登封“城市大脑”中心巨型屏幕,代表事件的图标瞬间闪烁流转,系统自动识别事件类型,精准派单至市政部门——线上“一键呼应”,线下“快速响应”的治理闭环高效运转,真正打破了昔日“信息孤岛”的藩篱。

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赵晓聃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