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创而聚,向新同行。7月15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郑州分赛区暨2025“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7月份大赛决赛成功举办。经过激烈角逐,成长组11个项目、初创组5个项目晋级省赛。

本次大赛由河南省科技厅指导,郑州市科技局主办,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政府、郑州人才发展集团、郑州市孵化载体相关行业协会、郑州欧美同学会承办。

郑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安春茂,中原区委副书记、区长邓英文,郑州人才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明伦,郑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朝峰,中原区副区长李鑫等出席开幕式。

因创而聚,向新同行

邓英文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中原区将持续为各类创新主体做好服务。作为“全国创新百强区”,中原区锚定“科技创新高地”目标,全力汇聚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领域企业创新力量和资源。深化实施“项目+人才+团队”引才模式,积极打造“应用研究+企业孵化+中试+成果转化”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创新发展体系。希望与大家携手,扩充创新创业的“朋友圈”、打造成果转化的“智慧库”、搭建政企沟通的“连心桥”,用创新打破边界,用奋斗成就梦想。

安春茂介绍了大赛的意义和亮点,并为参赛选手送上祝福。他说,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落实重大要求、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和重要平台。相比以往赛事,本届大赛更加突出服务创新,通过组织赛前和赛后辅导、投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提升大赛软实力,助力参赛选手取得好成绩,赋能企业发展。锚定“科创强市”奋斗目标,郑州将全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成就梦想”的一流生态,让每一个智慧的种子都能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全国创新创业领域的年度盛会,汇聚了众多创业精英、学者和企业家。历届大赛中,郑州项目表现亮眼,数量质量在全省领先,成功培育了中科清能等明星企业。“郑创汇”赛事已持续十余年,成为创新创业项目加速成长的“孵化器”,技术与市场精准对接的“金桥梁”,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本届大赛“强强联合”,以“因创而聚,向新同行”为主题,经过严格的初赛选拔和专业评审,80个项目进入决赛,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决赛分为成长组与初创组两个赛道,在三个分会场同步举行,项目路演过程全程直播。经过激烈角逐,成长组11个项目、初创组5个项目晋级省赛。届时,他们将代表郑州本土创新力量,站上更高的展示平台。

智慧之光,超声波探伤装置

上午的3组比赛过后,正观新闻记者采访了第一组登台的大学生团队队长张振坤,他们的项目是安游智控——科技引领游乐安全新未来,研发了智慧之光—超声波探伤装置,代替人工检测游乐场钢丝问题。

正观新闻:是什么激发了你们做这个项目的意愿?

张振坤:一次老师带队考察,看到游乐场检修人员悬空检测钢丝,太危险,就想发明机器替代人工。

正观新闻:核心创新点是什么?

张振坤:用超声波探测技术,调节不同频率检测钢丝内部问题,比如松动、疲劳、生锈,外面看不出来的内部问题都能探出来,省去了人工检测的人力浪费与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正观新闻:具体是怎么实现的?

张振坤:机器卡着钢丝运行,一边走一边检测,回传数据到云平台分析。先机器初检,有问题再人工介入。

正观新闻:和传统技术比有什么突破?

张振坤:传统是手持设备,高空钢丝没法拆下来检测,只能人上去,我们的机器能直接在高空钢丝上运行,不用人上去。

正观新闻:研发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振坤:研发初期,超声波探测图像不直观,因为不同频率结果不一样,影响了检测效率。我们给客户游乐场针对性采集不同钢丝数据,建立专属资源库,再回传云平台,这样后期检测时和初始数据对比,就能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

正观新闻:资源库怎么用?

张振坤:客户购买后,我们先采集其设备初始数据建库,后期检测时对比分析,发现异常就提醒,机器二次确认后再人工干预,我们只检测不维修。

据张振坤说,他们的产品去年营业额总额约496万元,今年预计突破600万元。


编辑:古晨茜
统筹:石闯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