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收听音频
一个春日周末的上午,在陪孩子去郑州市碧沙岗公园游玩的间隙,我偶然翻到母校来华强教授新发的视频。点开聆听,依旧是“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令人茅塞顿开。
来教授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治学严谨,博览群书,喜欢一切朴素的东西,为人有诗意,授课很受欢迎,总是娓娓道来,如春风拂面。
他的话语让我深有共鸣:“从我自己来说,我深切地感受到,人是需要点赞的。一个真诚的点赞,往往能瞬间点燃内心的火花,激发潜藏的灵性。”
然而,来教授更深刻地指出:最高的点赞,源自自己对自己的点赞。即便无人喝彩,我依然欣赏自己,我依然要为自己点赞!
诚哉斯言!试想,若一个人连自己都无法认同、不愿赞赏,又怎能真正赢得他人的长久认可?
于是乎,有人求赞,有人互赞,有人拒赞,有人厌赞;有发自内心的“主动型”,也有随波逐流的“被动型”。
点赞,若源于真心实意,乐在其中,便是传递美好的桥梁;若沦为曲意逢迎、阿谀奉承,则令人齿冷。可见,点赞不可或缺,却万万不可滥用。
我们都是普通人,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与鼓励,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现实中,我们往往慷慨地给予他人赞美,却对自己异常吝啬。自我肯定常羞于启齿,生怕引来非议。
这让我联想到著名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精辟的“人生四行”论:“一个人的人生是非常短暂的,要想放出点光彩,要想有点作为,必须要做到‘人生四行’:自己要行、要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要行、身体要行。”
寥寥数语,鞭辟入里,道尽人生进阶的朴实无华的真谛。
其中,“说你行的人要行”,堪称真知灼见。这正呼应了那句老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家指路。”
这里的“名家”“高人”或“贵人”,他们的赏识、点拨、敲打与鞭策,因其分量与影响力,往往能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关键的转折与升华。
当然,“人生四行”的根本,首推“自己要行”。这是一切的基石。若自身不硬,即便攀附再多“牛人”,也终是镜花水月,恰如民谚所云:“不蒸馒头争口气。”
若自己都认定自己“不行”,那便真的不行了。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鼓劲、为自己点赞、为自己加油!
事实上,行与不行,关乎志向、勇气与追求。而人生的觉醒,命运的转机,往往就系于那关键的“一念之间”——看你是否能够抓住那自我肯定和点赞的火花,勇敢地为自己点亮前行的灯。
(作者 石闯 AI主播 制作 王宜谦)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