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猛于虎也,但是疫情古今皆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疫情的终极目标。

中国是礼仪之邦,衣食住行,宴饮坐卧,礼仪无处不在。但是我们透过穿透去看本质,竟然惊喜的发现数千年前的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不仅是礼仪规矩还是对疫情的有效防疫措施:

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

——《周礼》

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分餐的形式。但其显著的特征是对层级地位的彰显,是一种礼制。宴席呈现出的是一种气场,更能突显王侯威仪。

据文献记载:中国在唐宋之前一直是分餐而食的,从各种资料和影视剧当中可以窥见端倪。

分餐制的优点很明显:

第一,通过分餐的方式可以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第二,通过分餐制可以帮助自己的营养均衡,防止偏食的出现。

第三,分餐有利于防止疾病传播。有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唾液多传染的,所以如果实行分餐的话,那么就可以防止这些疾病的传染。

拱手礼,又称作揖,是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表示真诚与尊敬。

古人见面拱手作揖,一般在一米开外,请安、跪拜大礼则相距稍远些。人们在接触中保持一定距离,无形中降低了疾病传染风险,且显得有礼有度。

揖礼的优点:

一是卫生。

二是省时。

三是优美。

四是自主。

古人的衣服宽袍广袖可以在身体不适的时候,遮挡口鼻减少飞沫传播,从“掩涕”“掩鼻”“掩面”“掩泣”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在古代生活习俗中,宽大的衣袖真能当毛巾、手帕,用来拭泪、擦汗、遮面、挡阳等。成语”掩袖工馋“说的就是一个以袖掩鼻的故事。

这次疫情防控中,专家反复告诉我们打喷嚏、咳嗽时要用胳膊肘遮挡,以袖掩鼻,有效减少飞沫传播。

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

——礼记·玉藻

古人自称必谦,称人必尊,因此绝不会高声大叫,顶嘴、争吵更是失礼行为。语气平和是一种素养和礼仪,古人还有“食不语”的礼俗,这些都有利于减轻说话时的飞沫传播。

沃盥:就是浇水洗手的意思。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

沃盥在西周就有,周人祭祀时,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先洗手,也就是进行沃盥。

沃盥里一个人拿着匜倒水,一个人拿着盘在下面接水,行礼之人洗手。

勤洗手的好处很多,比如预防流感、保持乐观、提高信心、血管保健、预防胃病、预防红眼病、预防手足口、预防交叉感染等。

学习古典礼仪文化不仅可以为自己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还让自己变得有内涵、举手投足间都散发这诱人的古韵。另外,也展现出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以小见大,让文化和文明在礼仪之间得到传承。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