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牟县大孟街道万胜村,瑞栀源农牧专业合作社以“生态+产业”模式,成为郑开同城示范区里的乡村振兴标杆。

这里交通便利,距郑州主城区20公里,紧邻连霍高速、S225省道等交通干线,周边环绕电影小镇、只有河南等热门景区,为发展特色农牧产业奠定了天然优势。
从保险主管到“新农人”的转型
合作社创始人姚永瑞的跨界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2002年毕业于中牟农校的她,在保险行业深耕10年至主管岗位,却因丈夫沙岗“种得好却卖不出”的困境,于2020年返乡牵头成立合作社。“瑞栀源”之名蕴含巧思,“瑞”取自其名,“栀”呼应象征希望的栀子花,“源”则寄托着为村民开拓增收源泉的愿景。如今,“瑞栀”商标已覆盖水果、杂粮等多类产品,成为当地农产品的品质代言。

200亩果园里的生态经济
合作社200亩果园是生态种养的核心载体。烟富六号、新红星等传统苹果品种正值盛果期,新改接的美八、华硕等品种以早熟脆甜抢占市场。

更妙的是“果禽共生”模式:800余箱林蜂年产优质蜂蜜,5000余只柴鸡、20000余只大鹅在林下觅食,产出的蛋品因绿色生态成抢手货,连鸳鸯鸭、观赏鸡也成特色卖点。这种模式让土地收益较传统种植提升3倍以上。

为保品质,合作社每月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授课,从果树修剪到禽类防疫,手把手传授技术。社员沙大爷感慨:“跟着专家学,苹果甜度高了,鸡鸭成活率从70%涨到95%。”
线上线下打通产销链路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是合作社的经营准则。依托区位优势,线下在杉杉奥特莱斯、电影小镇等设点,县城土特产店汇集全县40余类农产品;线上则在党建引领下探索“电商+治理”新模式,村级直播间里党员带头让村民参与。

抱团致富暖人心
“致富道路千万条,大家齐心第一条。”合作社带动10户村民参与林下养殖,辐射50余户农户,年均助社员增收3-5万元。村民沙三妞管理200只柴鸡,不仅学了技术,还成功脱贫。

从单一种养到“生态+文旅+电商”融合,瑞栀源用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的希望,就在对土地的敬畏、对创新的探索,以及乡亲们抱团前行的脚步里。
小编点评:
在瑞栀源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中,创始人姚永瑞的身影始终闪耀着令人动容的光芒。她跳出熟悉的保险行业舒适区,带着对土地的深情与对乡邻的责任返乡创业,用十年销售经验破解农产品“卖难”痛点,以“果禽共生”模式激活土地价值,靠“党建+电商”思维打通致富链路。她不仅是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更是带富一方的“领头雁”——从为丈夫解决销路,到让5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数万元,她用女性的坚韧与智慧,把“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承诺写进了田间地头的丰收里。这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担当,正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注脚。
文图:曹东升 李 杰
编辑:梁三喜
来源:河南省向民文化传媒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