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县概况
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辖8镇4乡,县域面积6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万亩(3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全域面积的55%,人均耕地面积1.13亩。2022年常住人口44.4万人,居全省第82位,户籍人口60.4万人(2020年)。
范县曾是抗战时期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被誉为“小延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属黄河冲积平原,县域范围内河流、沟渠较多,水资源丰富。黄河、金堤河横贯县境,沿黄线长达47公里。
范县石油及化工产业在产量、产值等方面均占据全省石化产业县区前列,丰利石化、盛源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位于范县濮王产业园。
二、总体经济运行情况
范县GDP总量及占全市比重逐年增长,在全市和全省的位次有明显提升,近年来范县GDP增速逐渐放缓至不及省市平均水平。
2023年范县GDP为237.22亿元,与2022年相比,下降了14.5亿元,GDP名义增长-5.8%,为全市最低。2022年范县GDP总量为251.7亿元,占濮阳市的比重为13.3%,在全市排名第2位,在全省排名第74位。
从增速对比来看,2018年之前,范县GDP增速一直快于濮阳市和河南省GDP增速,但差距在逐渐缩小,2018年后除2019年基本与省市增速持平和2022年超过省市增速,其余年份均不及省市GDP增速。2023年范县GDP增速为-5.8%,分别低于濮阳市、河南省8.6个、9.9个百分点。
人均GDP绝对量增长迅速,在全省位次进步明显。2016年赶超全市水平,领跑其余县市,虽不及全省人均GDP水平,但整体差距在缩小。具体来看,范县人均GDP绝对量由1.2万元(2008年)变为5.7万元(2022年),人均提升4.44万元。在濮阳市5个县市中由最后一位跃升至首位,在全省的位次由67位提升至37位,提高了30个位次。
从与省市人均GDP绝对量水平对比来看,2008年范县人均GDP仅相当于濮阳市的67.3%,至2022年超过濮阳市人均GDP水平12.1个百分点;对比河南省,比重也由67.6%提升至91.1%。
三、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产业格局与发展方向
范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工业强县、服务业活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重点打造主导产业链集群。加快实施新型化工主导产业优化升级计划,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建设,引进培育优势企业,增强全产业链韧性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400亿元级新型化工产业链集群。
加快打造新兴产业链集群。重点围绕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智能制造三个新兴产业,打造形成200亿元级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链集群。推动羽绒及服饰、现代家具“两特”产业实力提升,培育形成60亿元产业集群。
(二)产业结构
范县产业结构表现为“2-3-1”的二产主导结构,2018年经济普查之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均保持在60%以上,2019年之后,由于统计口径变化的原因,二产占比大幅下降,由64%(2018年)降至46%(2019年),相反三产则由28%(2018年)提升至44%(2019年),一产占比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2022年三产结构为11.4:45.8:42.8。
(三)工业发展情况
范县规上工业增加值阶段式变化,2017年之前,规上工业增加值绝对量及占濮阳市比重不断增加,2017年达到最大值为124.1亿元,之后跌至50亿元以下(可能与2018年经济普查统计口径变化有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远超省市水平(2017年之前),变为逐渐向省市水平靠近(2017-2019年)到最后不及省市水平(2020-2022年)。
(四)服务业发展情况
范县服务业增加值总额不断增长,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波动变化。
具体地,范县服务业增加值在2019年迅速增长,2021年突破百亿达到102.8亿元,2022年为107.7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1.5%,在全市位次排名第2,在全省排名第72位(2022年)。
范县服务业增速与省市服务业增速交替运行,2018年服务业出现负增长(-4%),随后反弹至5%,随后两年波动变化,2022年范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出濮阳市0.2个百分点,高出河南省1.2个百分点。
细分行业发现,2019年范县服务业增加值大幅提升的原因,2019年范县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均大幅提升,相反因疫情影响,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在2019-2022年出现下降。
从服务业占比结构来看,交通运输业占主要部分,2022年占比21%,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占比18.9%,余下是房地产业12.5%,金融业5.6%,住宿餐饮业占比最少4.8%。
(五)重点企业分析
范县的重点龙头企业主要涉及石化、化工、新材料、能源等多个领域。其中,河南丰利石化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地方炼油企业,连续四年进入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行列,是河南省重点工业企业、濮阳市骨干企业、地方经济的支柱企业。濮阳市中炜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新型环保制冷剂,濮阳市中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致力于石油化工产品纯苯、甲苯、二甲苯的研发和生产,濮阳市欧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合成香料、盐酸、氯乙酰氯等业务,主要产品为二甲苯麝香、酮麝香、葵子麝香等合成麝香。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聚碳酸酯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新材料公司,濮阳市盛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濮阳市盛源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于2015年11月30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总体来看,范县的重点龙头企业涉及的领域广泛,具有较强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财政收支情况
范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占全市比重以及占GDP比重均不断提升,在濮阳市保持处第3位次,在全省位次居85位(2022年)。
2022年范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3亿元,占濮阳市比重为8.9%。在全省的位次由第96位提升至2022年的85位,提升了11个位次,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7.5%。
范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逐年提升,占全市比重及在全市位次波动变化,在全省居第87位(2022年)。2022年,范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1.7亿元,在濮阳市排第3位,在河南省排第87位。
范县财政自给率不断提高,逐渐靠近省市水平,但与省市差距依然较大,在濮阳市居第3位,全省位次排第56位(2022年),2022年财政自给率为32.6%,同年份濮阳市为36.4%,河南省为40%。
范县税收总额逐年提高,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呈现阶段性变化过程,近5年税收占比高于省市水平,占全市税收比重整体提升。
2022年,范县税收收入达7.3亿元,是2009年的7.3倍,近三年税收占比呈下降趋势,2022年税收占比为70.2%。
2022年,范县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为9.4%,较2009年(5.2%)提升了4.2个百分点。
范县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绝对量不断增长,不及省市平均水平,但差距在逐渐缩小。具体来看,2022年范县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29.4元,是2008年(218.4元)的10.7倍,占濮阳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由30.2%(2008年)变为74.7%(2022年),提升了44.5个百分点。占河南省的比重提升了33.6个百分点。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提升了5.6倍,占濮阳市及河南省的比重分别由70.1%、52.9%(2008年)提升至83.3%、66.2%(2022年)。
五、金融业发展情况
范县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总额不断增加,占全市存贷款比重同步增长,存贷款绝对量分别居全市第3、第4位,在全省位次分别为第79位、第87位。
2020年,范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突破200亿元,2022年存款余额实现257.7亿元,是2008年的7.8倍,占濮阳市存款余额比重由7.5%(2008年)提升至10%(2022年),提高2.5个百分点。2021年,范县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完成107.6亿元,2022年贷款余额实现120亿元,是2008年的13.8倍。占濮阳市贷款余额比重提升1.8个百分点。
范县存贷比波动变化,整体较低,不及濮阳市和河南省水平。
2022年范县存贷比为46.6%,在濮阳市居最后一位,在河南省居第67位,同年份低于濮阳市16.7个百分点,低于河南省35.3个百分点。
范县人均存贷款余额、占省市比重均稳定增长,在全省位次明显提升。
2022年,范县人均存款余额为5.8万元,是2008年的8.4倍,占濮阳市人均存款余额的84.4%,占河南省的62%,在濮阳市稳居第2位,居河南省第48位。2022年,人均贷款余额达2.7万元,是2008年的15倍,占濮阳市人均贷款余额的62.1%,占河南省的35.2%,居濮阳市第5位,河南省第63位。
六、居民收入情况
范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额逐年提高,但整体处全省较低水平,仅为濮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3%、河南省的65.5%(2022年),在濮阳市居第4位,全省倒数第二位(全省末位为台前县)。
分常住地来看,范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量和占省市比重均提升明显,在濮阳市和河南省的位次基本稳定,处于濮阳市第4位,河南省100位左右。
2022年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居濮阳市第4位,居河南省倒数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濮阳市比重由67.8%(2008年)提升至72.4%(2022年),占河南省比重由65.2%提升至70.3%。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万元,变化趋势与城镇保持一致,居濮阳市第4位,处河南省倒数方阵,2022年为96位。
城乡收入比逐年向好,相比2008年下降0.7个百分点,在全省位次由第72位提升至第54位,提升18个位次。
七、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范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19年出现大幅度下降,增速为-21.1%,随后恢复正增长水平。
2022年范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64.1亿元,是2008年的7倍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0.8%,较2008年下降2.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全省第87位(2020年)。
八、社会消费情况
2022年,范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7.2亿元,较2008年提高3.7倍,在濮阳市排名第2(濮阳县居第1位,139.26亿元),在全省居第77位。社消零占GDP的比重相较2008年出现稍微下降,由35.7%降至30.7%,下降5个百分点。
人均社消零绝对量提升明显,较2008年提高了4倍多,2022年达到1.7万元,在濮阳市的排名由第2位升至第1位,在全省的排名下降10个位次,变为第57位(2022年)。
人均社消零整体不及省市平均水平,且差距不断拉大,2008年范县人均社消零占濮阳市、河南省人均社消零比重分别为91.2、70.7个百分点,至2022年,这一数值变为88.4、70.4,分别下降了2.8个、0.3个百分点。
社消零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占社消零比例结构基本稳定,2020年批发零售业占比77.3%,住宿餐饮业占比22.8%。
九、人口规模情况
范县常住人口数量处全省靠后,2022年常住人口44.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11.9%,常住人口数量居全省第82位,户籍人口60.4万人(2020年),是人口流失较为严重的县。
虽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水平较低,离省市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2022年范县城镇化率仅为37.6%,处全省第93位,同年份濮阳市城镇化率为51.6%,河南省为57.1%。
2017-2022年,从业人员数连续出现负增长,2019年从业人员数不足30万人,较2008年少3.7万人。按不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看,一产就业人数占比不断降低,2022年一产就业人数占比为34.6%,二三产就业人员占比为65.4%。
范县0-14岁阶段占常住人口比重为26.6%,15-59岁阶段常住人口数占比为55.3%,60岁及65岁以上分别占比18.1%、13.7%。与省市及全国对比,0-14岁常住人口数要高出省市及全国水平,15-59岁常住人口数占比则较省市及全国水平低。
十、公共服务情况
基础教育阶段,范县的学校数和在校学生人数整体减少,专任教师数量增多,2022年范县学校数共计119所,其中小学学校数99所,初中学校数20所,基础教育阶段7.3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数和初中在校学生数比例为5:2,生师比为7:4,
范县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均不断提升,但与河南省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2020年范县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为3.9,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4.6。
十一、县域发展战略
突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飞地”合作试验区;产业创新示范区;服务业数字;黄河生态示范带,争创全省黄河流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确立“一基地两区一家园”战略定位:
全省新型化工基地(濮王产业园片区)。依托产业集聚区濮王产业园,加快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
黄河流域生态和美示范区。聚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带;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幸福美好家园。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以城带乡、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
十二、综上所述
通过数据梳理,范县经济总量、人均GDP在濮阳市处于第二位,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各项指标在全省的位次处于后三分之一方阵,但近十四年各指标位次均有明显提升,整体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围绕石油及化工产业,范县政府紧抓工业强县思路,优化营商环境,壮大本地企业,招引行业龙头,范县石化产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的历程,建立了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化石化支柱产业体系,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炼化生产基地,也扛起了全市新型化工发展的半壁江山,扛起全省石化产业第一县的大旗。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范县未来需要继续坚持的方向:
(1)在资源开发“由盛转衰”临界点,着力推进资源型相关新产品的研发和升级,培育连续型产业和新发展要素,采取新产业战略或产业链延伸战略。持续实施新型化工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建立新产业优势和推动产业多元化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全面转型。
(2)和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协调发展,通过建构区域性的产业链或区域产业的整体升级促进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3)加速新型城镇化推进进程,主动融入濮阳建设省际中心城市大局,推动产镇融合,优化新型城镇化体系,追赶全市城镇化进程。
(4)聚焦生态保护,推动更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以生态“含绿量”体现发展“含金量”。
撰稿人:徐涛;耿明斋、王永苏、周立、李燕燕、王建国、屈桂林、李少楠、李甜、赵岩、原嘉昊等参与讨论。
明斋观察
明斋观察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