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10条举措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

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用10条具体措施落实我省关于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决策部署。8月10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印发《河南省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

强化基础设施研发投入

加强模型研发应用。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备案和落地应用。

《措施》明确指出,对新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备案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0万元资金支持。对自主研发、公开发布具有较好市场应用效果的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支持。

强化算力供给服务。建立以算力券为核心的算力平台运营结算分担机制,每年发放总规模不超过5000万元的算力券。对使用超算中心、算力规模100P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以上人工智能计算中心、1000个标准机架以上数据中心算力资源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按照算力资源使用费的20%予以奖励,每个使用单位每年可享受不超过100万元算力券奖励,所需资金由省、市级财政按照1∶1比例共同分担。

同时,围绕工业、农业、文化和旅游、交通运输、医疗等重点行业,支持人工智能语料库建设,加快汇聚行业通用知识语料和特定语料资源,推动形成开放式语料合作生态,每年对用于大模型开发、训练和微调的高质量语料库每个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

深化应用场景培育

多维度的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我省将深化应用场景培育。

《措施》提出,支持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采用经测试评估合格的大模型产品和服务。支持谋划建设重大应用场景,每年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标杆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额30%的标准,省级每个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对省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根据建设任务、赋能效果、推广应用等情况,一次性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

应用场景需要关键技术攻关,《措施》指出,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建设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对新创建(重组入列)的国家级平台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并根据其研发投入、实施一流项目等情况统筹给予1000万元资金持续支持。对人工智能领域省中试基地,根据其中试基础、中试服务、机制创新等方面绩效考核结果,给予不超过200万元资金支持。

加强人才和优秀企业引育力度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措施》强调,我省将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支持各类用人主体引进培育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稀缺人才,按照有关政策给予相应资金奖励和服务保障。加大对企业人工智能核心骨干人才的支持力度,对年薪100万元以上且具有5年以上研发经验的,可认定为省级领军人才;对40岁以下年薪50万以上且具有3年以上研发经验的,可认定为省级青年人才。

大力引进培育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对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有效期内,以支持项目建设方式,按照不超过设备、软件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研发推广具身智能机器人、AI手机、AI电脑、视听终端、车载终端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鼓励各地政府和园区搭建产品试产、新品导入等服务平台,促进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小批量、敏捷化验证和试产。

设立30亿元规模产业基金

根据《措施》,我省还将建设创新生态社区。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社区,鼓励各地对投入运营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社区,根据孵化成效、运营情况等,给予房租减免、算力补贴等支持政策。

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等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主办或承办行业影响力强、带动效应好、专业特色鲜明的高端展会、论坛、大赛等,对经报备同意在我省主办的活动,鼓励举办地政府给予活动主办方不超过项目审定总投入50%的资金奖励。

同时,开展多元投融资服务。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满足人工智能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

记者 袁帅 李宇航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