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透过石刻艺术、诗歌情怀与宋陵礼制,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切身感受中原大地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辉煌。
在巩义石窟寺,台湾青年被北魏时期精湛的石刻艺术深深吸引。他们长久驻足于保存极为完整的《帝后礼佛图》浮雕前,在讲解中遥想北魏皇室虔诚信佛的庄严场面。“这些造像不仅让人惊叹于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更体现出中华文化中艺术与信仰的深度融合”一位来自台北的青年这样分享。
随后,参访团走进杜甫故里。在充满唐代风韵的宅院中,青年们聆听“诗圣”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沉浸式体会《三吏》《三别》等经典诗篇背后的时代印记。“从前在课本上背诵的诗句,今天终于有了温度”一位台北青年站在竹刻诗廊前感动地说,“杜甫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中华文脉中最深刻的精神基因。”
最后,台湾青年们走进北宋永昭陵神道遗址。在蜿蜒的神道两侧,他们驻足凝视历经千年的石像生群,通过现场讲解和数字化导览,深入了解宋代陵寝规制与石刻艺术蕴含的礼制思想。当听到这些石像生不仅象征皇家仪仗的威严,更体现了中华文明“事死如事生”的哲学观念时,青年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些承载着文明记忆的珍贵石刻。“站在这些千年石雕前,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呼吸”一位台湾青年感慨道,“它们不仅是冰冷的石头,更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见证。”
活动结束后,多位台湾青年表示,从石窟寺的佛教艺术到杜甫的人文精神,再到宋陵的礼制文化,此次巩义之行让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历史的延续”一位台中青年感慨道,“两岸同胞共享的文化基因,正是在这样的传承中愈发鲜明,也为两岸青年的未来交流奠定了更深厚的文化基础。”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