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新闻报道,8月25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一则教室内学生上课的监控视频。内容显示,一名教师从讲台上走下向一名学生说:“干啥呢,东西交出来,快点。”该名学生突然情绪失控,先是一把将一旁的同学推开,而后抄起一把凳子向老师砸去。8月26日,佳县龙岗实验中学主要负责人表示,目前当地警方正在调解此事。

 

(图源:红星新闻)

从视频内容来看,该名教师一没推搡,二没辱骂,只是要学生交出东西,怎么就逼得学生动了手?若仅说“学生心理敏感”,似乎太轻飘飘,因此,需找到“突然失控”背后的原因。

比如,在家庭里,他是否长期缺少耐心陪伴?遇到困惑时,有没有人听他好好说话?在学校里,他和同学的关系是否融洽?有没有和老师产生过未化解的矛盾?班主任、心理老师是否提前察觉他的情绪异常,又是否及时伸出过援手?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调查。

比学生失控更让人寒心的,是学校的“冷处理”。5月事发,8月才被网友曝光,中间整整三个月,学校是否采取过相应行动?被砸的老师有没有得到心理疏导?根据目前信息来看,这些似乎都没有,直到视频被曝光,学校才回应“警方已经介入”,并提出“双方调解”。

这不禁让人追问,学校是“忘了”被砸的老师,还是想故意“捂”住这事?是觉得“教师受点委屈没事”,还是怕事情闹大影响招生?要是真把教师当“教育的基石”,怎么会在其遭遇暴力后,连最基本的权益保障都没有?非要等舆论倒逼才行动,这不是“保障权益”,是“应付舆论”。

毋庸置疑,教育惩戒是教师权利,更是教师义务。《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

那么,教师到底该如何使用教育惩戒权?若管得太严,担心引发学生反感,甚至遭到家长投诉;若不管不问,课堂上有人搞小动作,其他想学习的学生也受影响,课堂秩序乱成一锅粥。

长此以往,谁还敢当“严师”?若教师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课只讲知识点,不管纪律、不管品行,这叫“教书”,不叫“育人”。要是教师连管教的底气都没有,连自身安全都没法保证,何谈“立德树人”?又何谈教育质量?

学校不能只当“维稳者”,更要当“守护者”——守护教师的管教权,守护学生的成长底线,守护课堂的教育尊严。

三个月的“冷处理”已经让人心寒,别再让“装睡”的态度,破坏了公众对教育的信任。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韩静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