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阿远(化名)从床上猛地被噩梦惊醒。在梦里,他一边自责10天的戒烟努力化作泡影,一边连抽了好几根烟,直到醒来后察觉空气舒畅地吸入肺腑,他才确认那只是虚惊一场的梦境。
戒烟人士并不止他一个。“我要碎了你,尼古丁!”“一天三包烟,抽了40年,戒了24天,自己把自己感动哭了。”“最近又咳出了不少黑痰,肺也通畅了……”
这些戒烟记录,来自天南海北、素未谋面的“戒烟搭子”。它们像黑暗中的萤火,微弱却彼此辉映,支撑着无数像阿远这样的老烟枪。据世界卫生组织6月23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显示,烟草使用导致全球每年700多万人死亡。而像阿远这些戒烟人士,正用他们的努力一寸寸收复健康失地。
“校长第三次递烟时,我不好意思再拒绝了。”40岁的阿兵(抖音@B仔戒烟)至今记得25年前那个午后,他接过了人生的第一支烟。
那时他刚毕业,去往一个小学里代课。大多数的男老师手中离不开香烟,互相发烟的情形每天都在阿兵身边上演。一次,校长给他发了烟,他以不抽烟的理由推开了。后来,校长还是照例给他发了烟,这让阿兵琢磨不透,最终他犹豫再三接下了那根烟,校长则老练地给他点上了。他当时只是小口抿着烟,没敢往肺里吸。
记不清究竟何时上的瘾,自从开了抽烟的“口子”便一发不可收拾,阿兵慢慢不再拒绝同事递来的香烟。他的身体逐渐适应了头晕和对尼古丁产生排斥的种种反应,身体对尼古丁也变得更加渴望。
从最开始模仿别人抽烟到主动递烟,他的身体逐渐适应了头晕、肺部剧烈收缩的状态,身体对尼古丁更加渴望。阿兵模仿着影视剧中的角色,将一大口烟猛吸入肺,从开始的社交性吸烟到两年后的每天一包,他逐渐感觉自己分不清是犯瘾还是出于社交礼节的需要,这种递烟文化掩盖了自己真实的心理依赖。
30岁的阿晨(化名)对此感同身受。自幼年起,他就生活在长辈抽烟的环境中,少年时,身边又有不少同学抽烟,这种氛围让他觉得吸烟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尝试过后,他慢慢地也染上了烟瘾。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阿晨曾数次戒烟失败。之前的每次戒烟都只能坚持几天,习惯性的饭后一支烟、上厕所一支烟,每次复吸都是从“破例一支”开始,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他说自己算了一笔账,最便宜的烟15元一包,每个月吸烟最少也要几百块,本来就几千块钱的工资,扣掉房租、伙食费,再扣掉烟钱已经所剩无几。“我们这些月薪几千元的人,抽烟等于在烧血汗钱。”
最让阿晨头疼的还是自己的健康问题,最近两年明显感觉到身体素质变差,体重也一直增加不上来,始终保持在120斤左右,看着状态不是特别好,家里人的担心更是扎在他心里的一根刺。
考虑到自己的健康,他下定决心戒烟,并开通了自媒体账号记录自己的戒烟历程,阿晨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方式变相地监督自己,现在自己这样做全家都很高兴。而且目前来看,不仅自己的体重有明显上升,也比之前更有精气神儿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浑浑噩噩的。
阿兵戒烟是被自己吓到的。2021年,阿兵患上新冠肺炎,起初咳嗽他并没在意。连续咳嗽一周后,他害怕肺部出了大问题,去医院检查得知肺部有结节。阿兵扔掉身边所有的烟,决定戒烟。
“戒烟前两周尤其难熬,身边哪怕有个烟头都想捡起来抽一口。”阿兵纯凭意志力硬扛半年,空气闻起来变得清新,感觉身边二手烟的味道都散发出一股臭味。然而一天,一个同样抽烟的朋友来公司找他玩,阿兵身上没烟,就找同事要了两根。阿兵说,他本来只想要一根,但自己不陪着朋友抽好像又不太礼貌,就抽了一根。
击垮阿兵半年心血的就是那一根烟。“不是说这一根能够给你身体带来多大的影响,它会给你制造一种假象,让你感觉这一根烟抽了也没事,你就会抽第二根,第三根,然后买烟复吸”,阿兵说。
阿兵监督自己发布的戒烟视频
阿兵说,他属牛,是一个执拗又爱钻牛角尖的人。这两年经历负债和失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让他放不下,很久都处于郁郁寡欢、焦躁的负面状态,抽烟成了他宣泄情感的方式,并且一次次在抽烟中强化这种印象。
因为想给出生的孩子一个健康的环境,也想和过去两年那个负面的自己告别,2025年年初,阿兵开始了第二次戒烟,又开始重复经历戒烟的折磨。在戒烟的前两周,他和自己的一个朋友住在一起,有一瞬间像着了魔,满脑子都是想抽一口的念头,在朋友的床上到处翻找散落的香烟,脑子里有一个坚定的想法,只要找到一根就一定会抽。这种想法持续几分钟后他冷静下来,所幸他并没有找到。“其实不抽那根烟也不会有多难受,不过当时真的想抽,哪怕就只有一口。”
主动翻看戒烟书籍,了解了尼古丁的原理之后,阿兵逐渐从心里放下了这份执念,在某一个时刻顿悟了“吸烟是虚假的解压,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所以说要从心里面去真正的放下这些这种执念,然后放下心中的烟,才能够逐渐不去想它。此外,戒烟之后,家庭、工作中的很多问题自己都想明白了,也都放下了。”
虽然也有戒烟失败的经历,但玮成的戒烟则顺利很多。早期他纯靠意志力戒烟,由于严重的戒断反应和错误的对抗,意志力耗光后就复吸了。有一次,他成功的坚持了几个月,偶然一天看到朋友放在桌子上的电子烟,疯狂的想试一下,尝试了之后并没有任何期待的爽感,反而是瞬间感觉头晕、恶心、反胃,同时在接下来的一两个小时里觉得嗓子不舒服。就因为这一口,还要再经历戒断反应才能变得正常,他说这种感觉大大提升了自己不抽烟的几率。
“你会发现生命中各种你想要的东西,都跟吸烟站在对立面。你想要去旅游、吃更多好吃的、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和好的身体,以及想要的爱情、家庭和以后孩子的健康,各种各样美好的事情,都跟吸烟是相反的。它和一切你想要的都是相悖的,所以还有什么理由不戒烟呢。”
2023年2月26日,玮成开始新一次的戒烟第一天,经历了700天的难熬时光,他成功跟8年烟瘾的自己说再见。在央视健康进行的“第38个世界无烟日”特别直播活动中,玮成表示戒烟成功后,他发自内心感受到了快乐。就像出门捡到很多钱一样,特别是度过了前期的戒断反应之后,很长时间不会想抽烟这件事,有时突然想起来自己之前抽烟,现在成功戒掉吸烟这个事情,也会从心底涌起愉悦。
玮成接受央视健康采访
他在视频中讲到,自己查资料发现50岁以后,吸烟者心血管病猝死风险飙升50%,而且自己跟同龄人相比爬楼梯更费劲,做检查发现睾酮高于正常水平。出于健康的考虑,自己有了戒烟的想法。每次吸烟要选择地方、选择时间,还得尽量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吸,这大概会花费自己人生中一万个小时的时间,感觉都被浪费掉了,而且戒烟让自己觉得自己很棒,更有自信,这更坚定了他戒烟的决心。
“戒烟就是你感觉自己在变好的过程,这个好的过程也是难受煎熬的过程。”他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自己戒烟的过程,从开始的焦虑害怕,着急得牙齿发麻到后来胃口更好吃东西更香,身体也更健康。他发现戒烟的爽感大于抽烟的爽感,而且会很大程度上帮助自己克服戒烟的痛苦。他创作的戒烟视频中讲到,烟瘾的成因不过是多巴胺的骗局罢了。
事实上,个人除了依靠意志力戒烟之外,还可选择前往医院的戒烟门诊,借助科学方法来戒烟。早在2009年,在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的支持下,国家财政对每个省份给予补助,用于建设至少3家戒烟门诊,这初步构建起了我国覆盖全国的戒烟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全国已有337家戒烟门诊投入运营。
自2018年河南省人民医院戒烟门诊正式挂牌以来,该院呼吸与危重科的齐咏主任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前来戒烟的患者。其中,大多数人是因为发现肺结节、心脏病和冠心病等疾病后,听从医生建议前来戒烟的;也有部分患者是经朋友推荐或者偶然发现戒烟门诊后前来咨询的。这些患者中的许多人曾尝试凭借意志力戒烟,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齐咏主任介绍:“目前国际上公认,烟民单靠毅力戒烟的成功率仅为3%-5%,而通过科学、个体化的戒烟方案,这一成功率可提高到40%。”
“戒烟的前两周通常是最难熬的;然而,即使挺过了这段时间,也并不代表戒烟成功,戒烟者依然随时可能复吸。患者复吸往往由于受到负性情绪事件和社交场景暴露的影响,从而产生补偿效应,使得大脑对尼古丁的记忆被激活,一旦重新吸烟就很难停止。”齐咏主任解释道。针对戒烟后身体循环变慢可能出现的肥胖问题,齐咏主任建议通过运动和饮食控制来应对体重变化,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以克服心理依赖。
在戒烟药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下,齐咏主任强调,目前只有尼古丁替代药物、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是经过验证的推荐药物,其他药品尚缺乏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持。
戒烟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但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支持,让更多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统筹:石闯
编辑:古晨茜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