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隆重举行。典礼现场,三个40厘米高,装饰着龙、鲤鱼、仙桃、牡丹等传统美好寓意的巨型花馍引人注目。这个花馍是由麦小禾工作室非遗花馍制作技艺传承人张伟团队精心制作。“希望在礼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之际,祈愿祖国繁荣昌盛、世界和平安宁。”
据了解,花馍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河南作为“中原粮仓”,承载着河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花馍兼具供奉、观赏、食用功能,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贺寿等场合的“硬通货”礼物,寄托吉祥寓意。
而这三个做工精致的巨型花馍暗藏张伟不少小心思。直径约29厘米的花馍,均采用同心圆造型,寓意“平安中国”与“世界同根同祖同源”的文明理念。
据张伟介绍,放在主桌上的花馍,以层叠绽放的粉色莲花为底座,五个“福”字黏在莲花底座,契合主题祈福,有着五福同寿的意思。在莲花底座上,围着多个福袋,寓意代代(袋袋)有福,福气满满。
一条金色锦鲤环绕福袋,则寄托“年年有余、国富民强”的愿景。在它的上面则是三朵娇艳盛开的牡丹。“马上牡丹就快要盛开了,也祝福咱们祖国繁荣昌盛,繁花似锦,蒸蒸日上。”张伟说。另一条锦鲤则在花馍顶部,口衔桃枝,上面结着5个仙桃,尾贴苹果。寿桃传递健康长寿的祝福,苹果造型则象征平安喜乐、世界安宁。
另外两个花馍则以金龙为主题,顶部盘踞着一条口衔中国结的金龙,象征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身份。
张伟介绍,一个馒头就需要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制作团队为保持造型立体感,采用“二次贴花”工艺:先蒸制主体,待冷却后刷清水粘贴龙、鱼、花瓣等装饰部件,使作品具有立体美感。 其中的要点也需要练习,“如果没控制好的话,馒头就容易就是塌下去,而且没有那么光滑。发酵需精准把控,揉面至‘水光肌’状态,才能让造型历经蒸制不变形。”
张伟展示花馍
“每一处设计都饱含对家国的祝福。”张伟表示,“花馍既是对天下大同的祈愿,也是对非遗技艺的传承。”正如花馍上的锦鲤与绽放的牡丹,祈愿祖国繁荣昌盛、世界和平安宁。
(受访者供图)
统筹:石闯
编辑:梁宸瑜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