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帮我父母,我帮你父母。我自愿签署‘在外互助父母协议’,在生活中帮助遇到困难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有很多年轻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这样的文字。不少网友在相关网络话题中,晒出了他们帮助遇到困难老人的经历,获得了很多点赞。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学业和职业而背井离乡,使得尚未融入“数字生活”的年迈父母们,遭遇了许多诸如不会移动支付、不会线上点餐、不会扫码验证等尴尬境地。尽管社会适老化步伐加快,但难免会遇到阻碍,这时,若有人能“伸把手”,对他们就是一种“及时雨”。

你帮我父母,我帮你父母;人人可参与,家家可受益——这就是“在外互助父母协议”。尽管它仅靠年轻人口头约定、自愿参与,却有着极大现实意义。一件件暖心善举的叠加和传递,总有一天能惠及更多人,让更多老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爱老助老具象化,既为中华传统美德赋予新的内涵,彰显了社会责任,又助推共享助老风气的形成。无法陪伴父母的遗憾,在这一刻,有了最温暖的填充。

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民政部、全国老龄办日前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较2013年的14.9%逐年递增;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谁家都会有老人,能帮就帮是最起码的善意。

“在外互助父母协议”应从口头倡议走向社会共识。规范的方式不限于出台鼓励引导性文件、减少协议的争议和法律风险、给予助老者必要的奖励、加强相关部门与民间助老组织合作等,从而释放更好的社会效果,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此外,公共服务应有兜底方案,开放更多无障碍通道,提供更多社会保障,真正构建老年友好社会。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成为互助协议的签署者和执行者吧!这个路口,你帮助了我的父母,下个路口有千千万万个我。(正观评论员 韩静)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陈若松
编辑:任思凝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