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电商的赛道上,曾头顶“医药电商第一股”光环的药易购,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深陷“无效增长”的困局之中。
近年来,医药行业变革浪潮汹涌,政策层面“七统一”政策里“统一采购配送”的核心条款,如同一把利刃,直插药易购B2B电商业务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院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传统医药巨头九州通、益丰药房凭借深厚底蕴和广泛布局牢牢占据市场份额,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巨头也凭借强大的流量和技术优势加速抢夺市场蛋糕,药易购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处境愈发艰难。
从财务数据来看,药易购的业绩表现十分惨淡。自上市后,其营收增长就持续乏力,增速从2021年的21.87%逐年下滑,到2024年已经进入负增长通道,降至-1.12% 。净利润更是如同坐上了过山车,2021年暴跌88.15%,2022 - 2023年稍有回升,但2024年再度崩塌,跌幅达72.52%。进入2025年,颓势仍在延续,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3.06%,归母净利润亏损761.44万元,同比降幅高达162.95%,扣非净利润亏损832.31万元,同比暴跌198.14%。第一季度还盈利418.37万元,第二季度却亏损骤增至1179万元以上,这种断崖式下跌让公司经营压力剧增。
业务结构上,尽管药易购长期在院外医药流通市场精耕细作,还大力推进“B转C”战略转型,但效果不佳。2024年,TOB业务依旧是公司的收入支柱,营收占比超97%。然而,B2B电商平台(线上)收入下滑15.61%至14.41亿元,其他终端销售收入下降36.20%至4.89亿元,即便数字化分销业务增长23.52%至23.49亿元,也难以阻挡整体TOB业务2.22%的下滑趋势。同期,平台月活跃用户数减少3.08%,客单价下降18.16%,流量转化效率降低。
反观TOC业务,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线上零售收入虽同比激增225.87%至5696.94万元,但因基数过低,仅占营收的1.3%,对业绩拉动作用微乎其微。线下业务更是糟糕,直营门店一年内增加425家达到469家,但收入却不增反降,同比下滑10.71%,加盟店也减少162家至1520家,暴露出线下扩张粗放、单店产出效率急剧下滑的严重问题。2025年上半年,TOB业务收入进一步收缩,虽占比仍在97%以上,但B2B电商收入下滑5.84%,数字化分销收入减少3.34%,只有其他终端销售收入微增2.10%。TOC业务通过控股子公司重庆药大麦和参股公司玉鑫中医世家开展,上半年合计收入约2.05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但因营收占比低,业绩贡献不明显。线下门店数量进一步减少,直营与加盟门店分别降至451家、1474家,在“万店内卷”的竞争中,医药零售终端扩张举步维艰。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药易购电商业务出现了一种反常现象:通过首营企业资质认证的有效客户数量、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下单客户数、年客单价、年总订单数、单笔交易金额、平均交易频次等关键指标都同比增长,但电商业务总收入反而下滑5.89%。这种“增量不增收”的情况,反映出药易购商业模式的深层次问题。
天使投资人郭涛指出,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面临传统商业模式的系统性挑战,药易购增量用户集中于中小散户和长尾需求群体,客单价低、议价能力强,加上集采政策压缩药品价差空间,规模效应难以实现,平台依赖的“高毛利单品 + 返利驱动”旧逻辑难以支撑日益增长的获客成本和履约支出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也认为,医药B2B平台传统商业模式依赖交易佣金和差价,增值服务能力不足,随着行业数字化发展,单纯的信息撮合和交易功能难以持续盈利,转型多元化服务虽有必要,但需要时间和大量投入。
自2021年起,药易购就开始布局第二曲线,试图搭建大健康生态平台。但在二级市场上,其股价自上市后便一路下行,2021年1月29日股价曾冲高至150元的历史高点,随后便进入下行通道,近三年一直在20元 - 40元的低位区间震荡。截至8月20日收盘,股价报30.31元/股,较最高点累计跌幅达79.79%,总市值蒸发超百亿元。
在业绩亏损的背后,药易购的“三费”显著上升。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因电商业务扩张线上推广投入增加,逆势增长46.25%至1.64亿元;管理费用因职工薪酬随业务范围扩大而上涨6.94%至3447.74万元;财务费用因保证金存款利率下调利息收入减少增长12.72% 。此外,所得税费用因税务调整、子公司亏损计提等因素暴增1089.59%至1147.33万元;资产减值损失达640.99万元,主要是旗下精诚名医受行业环境影响业绩承压,对相关商誉计提减值准备499.92万元。而在研发投入上,公司虽强调科技与研发的重要性,但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骤降39.73%,仅561.90万元,研发费用率低至0.26%,去年也有研发投入下降、研发人员数量和薪酬总额减少的情况,研发战略并未有效落实。
药易购如今面临的困境,是政策、市场、自身战略与管理等多方面问题交织的结果。若不能尽快找到破局之法,有效解决“无效增长”、成本控制、研发投入等关键问题,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其前景将愈发黯淡。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