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广大年轻干部需深学细悟文件精神,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价值遵循,以“为民之心”筑牢根基、以“惠民之策”破解难题、以“护民之举”化解忧扰,推动民生福祉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迈进,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底色更厚重、成色更鲜明,不断绘就为民造福新图景。
厚植“为民之心”,涵养“枝叶关情”的公仆本色。“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便是让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从柴米油盐的供给保障到水电暖网的基础运维,从看病就医的便捷化到入学接送的人性化,乃至快递存取效率、路灯照明覆盖等“微实事”,皆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务,直接关系民生体验的温度,唯有办好“关键小事”,方能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年轻干部需绷紧思想之弦,摒弃“等靠缓”的消极心态,坚守为民初心,树牢“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真心实意察民忧、解民难、暖民心。要将群众的“小事清单”转化为自身的“履职台账”,让为民情怀扎根基层,在办好“民之小事”中践行“国之大者”。
精研“惠民之策”,淬炼“躬身为民”的担当成色。“荀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纷繁复杂,既因人而异,又因时而异,更因地而导,若要精准对接需求,需在深入一线的躬身实践中寻找“最优解”。面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诉求,唯有做深做细调查研究,才能搭建起“民有所需”与“我有所为”的桥梁,让政策实效可感可及。年轻干部要以实践为课堂,主动走进田间地头、社区网格,通过调研问需于民,把群众的“愿望清单”带回工作中;更要坚持问计于民,以群众为师,广开言路汇聚民智,善于将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土办法”,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惠民“金点子”,确保惠民举措始终与群众期盼同频共振。
常解“扰民之忧”,绘就“人民满意”的幸福底色。“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动态演进的历史进程,从物质匮乏年代对温饱生活的迫切追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优质的教育、医疗、生态等美好生活的多元向往,需求在变,新问题也会不断涌现。因此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广大年轻干部需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持续发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构建起全链条闭环治理体系,确保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件件有登记,事事有回音”。要定期“回头看”,深挖问题根源、开展专项整治、持续跟踪问效,确保每一项民生工程都能落地“最后一公里”,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群众满意度永远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标尺。广大青年干部要主动汇聚民智、回应民盼、凝聚民心,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与民“同频”中绘就幸福民生新图景,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荥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袁翔

姚辉常之字
郑州晚报跑荥阳口记者姚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