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市徐汇区一名家长载着10岁女孩骑共享单车时,女孩的脚不慎卡入车轮之中,民警借助老虎钳将自行车钢丝剪断后,女孩才得以脱困。女孩的脚怎么会卡进共享单车的前轮中?原来,这名家长在车上加装了一个“儿童座椅”,而这所谓的“座椅”,其实就是在共享单车的前杠上加装一块单独的板子,被部分家长称作“带娃神器”。
一块简单的板子,两根悬挂的带子,就组成了所谓的“带娃神器”。在电商平台上,这类产品打着“便携”“免安装”等旗号热销,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有的店铺销量高达数十万件。这款简单的板子看似给了家长一个方便的带娃选择,实则埋下了安全隐患。商家将其宣传为“安全座椅”,误导了消费者。
所谓的“带娃神器”本质上是一种简陋的加装设备。它既没有稳固的支撑结构,也没有必要的防护装置。孩子坐在上面,双脚悬在车轮上方,随时可能被卷入旋转的车轮中。消防人员的测试显示,加装这种座椅后,车辆转弯时晃动剧烈,儿童假人多次从车上掉落。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带娃神器”改变了共享单车的原有结构,破坏了车辆平衡。共享单车本就是为单人骑行设计的,前杠部位并非载人区域。加装儿童座椅后,车辆重心前移,转向灵活性大打折扣。再加上不同用户对单车的使用频率高,车辆损耗程度不一,本就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此时再加装一个不稳定的座椅,安全风险进一步放大。
在共享单车上私自加装使用“带娃神器”也明显违规。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使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不得违反规定载人,不得擅自加装儿童座椅等设备。据此,在共享单车上加装儿童座椅属于违规行为,用共享单车带儿童本身也是不被允许的。
治理“带娃神器”乱象需要多方合力。家长须增强安全意识,认清“带娃神器”的违规性和危害性,不能为了一时方便,将孩子置于危险境地,选择共享单车出行时,应该遵守规定,不载人、不改装、不乱用“带娃神器”。
市场监管部门应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合格儿童座椅的商家,督促电商平台下架存在安全隐患的“带娃神器”,清理屏蔽误导性宣传内容。公安交警部门应在日常执法中加强对共享单车加装“带娃神器”行为的查处整治,做到发现一起、纠正一起、教育一片。消协、相关行业协会等可通过发布消费警示、制发安全教育材料等方式,借助具体案例,引导消费者认清“带娃神器”的危害。
共享单车企业要履行管理责任,可以在车辆醒目位置喷涂“禁止加装座椅”“禁止载人”等警示语,在用户开锁时通过语音提醒。运营人员发现使用“带娃神器”的消费者应主动劝阻。
遏制共享单车“带娃神器”,既要堵,也要疏。解决家长短途出行带娃难的问题,还需要城市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增加适合亲子骑行的公共自行车类型,完善公共交通接驳,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选择。
(原题为《谨防共享单车“带娃神器”成伤娃凶器》 作者 李英锋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编辑:任思凝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