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花灯俏,张灯结彩闹元宵。为了营造良好的节日文化氛围,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低保家庭儿童、困境儿童的社会融入以及传统节日里对特困老人的关爱。观音寺镇民政服务站联合岳口村文化中心共同举办“巧手做花灯 同心庆元宵”主题活动。
活动开始前,民政服务站的社工带领孩子们一起了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了“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初步感受元宵节的节日氛围,激发了小朋友参与元宵活动的兴趣。
元宵节活动,怎能少得了猜灯谜呢?活动伊始,由社工介绍击鼓传“花”猜灯谜游戏的规则。随后伴随着激昂的鼓点,那象征着“幸运”的蛇年玩偶在小朋友中迅速传递。大家的心随着鼓声跳动,孩子们既紧张又兴奋,生怕在自己手中停留时鼓声戛然而止。当鼓声骤歇,“花落谁家”便成了全场瞩目的焦点。8岁的倩倩幸运地握住了玩偶,在众人鼓励的目光下,怯生生却又带着几分勇敢抽取了一张谜语卡片。“一个南瓜,两头儿空,肚里开花放光明,看瓜没叶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打一物)。”周围的小伙伴们纷纷围拢,七嘴八舌地出主意。不一会儿,倩倩眼睛一亮,大声喊道:“是灯笼!”谜底揭晓,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孩子的脸上也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之后是大家期待的手工DIY灯笼也闪亮登场。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瞬间化身为创意无限的小艺术家。有的孩子神情专注,小手紧握灯笼球体,小心翼翼地按照社工老师教的方法撑开。尽管小手略显稚嫩,但那份认真劲儿让人动容。遇到困难时,有的会微微皱眉,向身旁的同伴或老师投去求助的目光,得到指点后又迅速投入“创作”;有的则充分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大胆地进行涂色绘画;有的则用心写下祝福和心愿,力求让自己的作品独一无二。一会儿工夫,一盏盏独具匠心的灯笼在孩子们手中逐渐完成。孩子们提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灯笼,点点灯光映照着张张笑脸,场面温馨而喜庆。
同时这边一锅锅汤圆也煮熟端上桌,大家围坐一起,品尝着软糯香甜的汤圆,分享着此刻团圆的喜悦。民政服务站工作人员和村委还贴心准备了打包盒,鼓励孩子们将这份温暖“打包”送给村里的特困老人。小小的身影穿梭在村里特困老人的家中,一声“爷爷、奶奶,元宵节快乐,吃汤圆啦!”如春暖阳,温暖着老人们的心。老人们接过汤圆,看着眼前可爱的孩子,满是皱纹的脸上也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这一刻,跨越年龄的沟壑,爱与关怀在村中流淌,让传统节日的团圆意义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让特困老人们真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元宵佳节的团圆寓意得到了最美的诠释。
一个个有趣的谜语启迪着智慧,一盏盏亲手制作的灯笼照亮了希望,一碗碗软糯的汤圆传递着温情。这场元宵节活动,犹如一场爱心与传统文化的盛宴,它以民俗活动为纽带,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更将关爱精准送达特困老人身边。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领悟传统节日的魅力,学会尊老敬老爱老,也为村中营造了互助互爱、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

梦荷社工
郑州市郑东新区梦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