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之中,黄河之滨,诗歌之壤。古都郑州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书写出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句。2月23日,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邀请河南大学法学院教授、诗人郭绍敏做客“商都故事会”,带领公众周末信步于华夏诗歌的画卷,从《诗经·郑风》到唐朝古诗,细品“文化郑”的浪漫诗意。
早在《诗经》时代,郑风便以其独特的爱情诗篇闻名于世。既有记录相爱之人岁月静好的动人情诗,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宜言饮酒,与子偕老”。也有讲述赞美思慕、父母催婚的春秋社会百态,如“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岂敢爱之?畏我父母”。郭绍敏教授还原了那些曾被误解的爱情诗篇,将古人率真的情感与古代郑州的浪漫风情娓娓道来。
郑州这座古都也是盛产诗人和诗句的沃土。时光荏苒,在诗歌繁盛的唐代,白居易、杜甫、王维、李商隐等唐代诗人,或生于郑州,或途经此地,皆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故事会上,大家一起逐一细细品味。郑州诗人李商隐登夕阳楼远眺,感叹“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曾被誉为“唐宋八大楼”之一的商城内城的夕阳楼,虽楼宇历岁月已不存,但其残碑仍珍藏于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配以数篇唐代至明清的夕阳楼诗句,今人仍可赏诗睹物,脑海中浮现出这座郑州昔日名楼的辉煌。
开春后的第一场“商都故事会”,近两百位“文化发烧友”们济济一堂。郭绍敏教授旁征博引,生动解读,与郑州相关的好诗好句飞花联袂,重现诗人笔下的极具浪漫气息和文化气质的郑州风貌。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受到激发,关于郑州、关于诗歌的想法也一如泉涌。近两小时的分享结束,现场观众纷纷踊跃提问。“如今,人们对郑州的历史和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了。今天在商都故事会的观众席上看到了不少熟面孔。”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社会教育部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系列文化讲座和解读,满足不同人群文化的需求,讲透郑州商城文化、讲活郑州城市故事,公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也在一次次的共鸣中深深地建立起对郑州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跟着商博,以文会友,认识郑州。迎着和煦的春风,怀着商都的诗意,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再次用不断绽放的城市文化基因,孕育文化惠民新成果、新气象,传承延续城市文化生命力。
(来源 正观新闻)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