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淑娟
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但这件事在我心里一直搁着,一直记着,我知道,即是很久以后,我也在心里一直搁着,一直记着。
时光荏苒,有些事终究过眼烟云;岁月如流,有些事总是历历在目。
我在县城最偏僻的一个乡镇的乡村小学教课,空旷校园、冷清校舍、简陋的教学条件,除了恪守,除了兢兢业业,就连师生们的穿衣打扮,自然比不得城区学校的风华与排场。
大雪时节的那天,那天上午的课间,空气如凝固一般的冷,我在走廊上待课。
发现四年级一位个子高高的男生,脚穿黑色网面运动鞋,两只鞋的小脚趾位置都烂个大洞,脚上没穿袜子,从外面能看见里面的小脚趾冻得通红,像小胡萝卜一样,鞋子看起来明显不合脚,大的走起来有点儿提拉(不合适的意思),很明显,这应该不是按着孩子的鞋码买的鞋子。
走过去,问孩子,冷不冷。
孩子摇摇头,说,不冷。
旁边他们班的一位男同学说;“老师,他从这学期开学,一直穿着这双鞋。”
顿时觉得心疼,作为母亲,看见别人的孩子像自己孩子一样,寒冬腊月,穿着透风鞋脚,肯定不会暖和,心都是冷的。
听班主任老师说,这孩子父母离异,母亲再婚,父亲离家,一直在外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
留守的爷爷奶奶靠种地生活,生活拮据。
留守的孩子很苦,很坚强,苦得让在外打工的父亲日夜牵肠挂肚,坚强得让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一筹莫展。
生活在困境里的孩子就像寒冬腊月的衣衫,破破烂烂,需要缝缝补补。
有点心疼孩子,用手机拍下孩子脚上的烂窟窿鞋,发了个朋友圈:“今日节气大雪,看见一个四年级男生穿的鞋露脚趾,问他冷不冷,孩子说不冷,脚趾红红的应该不太暖和,同学说他从开学一直穿这双鞋子,城乡差距确实比较大······”
有点不解的是,孩子即使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集上,花三二十给孩子买双棉鞋,应该不算困难吧。
有些家庭的困难,超出我们的想象,也限制我们写的想象,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衣食无忧,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衣食无虞。有人暖衣饱食,自然也有人风餐露宿。
发过朋友圈后,很快,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李涛老师发信息给我:“如果孩子不嫌弃,我把双胞胎儿子的鞋重新消毒后,给你带给孩子吧?”
李涛老师让我把鞋子带给孩子穿,又先后两次把羽绒服、棉衣、裤子、学习用具等衣物,托我带给孩子。
我记得很清楚,李涛老师一共三次给孩子,第一次是送鞋。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门卫师傅也给孩子捐赠了几双运动鞋。
我给孩子买了袜子,棉的。
中牟县马克珍妮童装专卖店美女老板刘慧看到朋友圈后,在自己的朋友圈和购物群里为孩子筹集衣物,爱心家长把干净的,适合孩子穿的棉衣和鞋子送到童装店,委托我送给孩子。
感动,感激,感恩。
忽然想起,诗人有诗云:善举似花开,宁和映玉台。春霖滋万物,血畅气柔润。
献出爱心,奉献义举,无疑就是那些缝缝补补的人,他们都有一颗滚烫的心。
温暖,是我自己的心,包括灵魂。
我和班主任老师一起,为孩子换上干净的羽绒服,穿上保暖的鞋子。
孩子低着头,露出了笑容,孩子又扬起脸,眼眶里都是暖阳。
中牟恋歌
冷暖自知,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