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

“十四五”期间新增27所高校、牵头建设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输送420万名高校毕业生

9月25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河南省“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未来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关键词:优先发展

教育发展水平整体跃升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河南财政教育支出保持全省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教育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

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全省高校增加27所,总数达178所,在校生达320.3万人。高校科研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建设了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牵头建设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产教融合不断深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达到92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实现省辖市全覆盖。“十四五”以来,全省高校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了420万名高校毕业生,理工农医类人才占比显著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整体跃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等全面提高。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亿元支持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改善条件,扩充公办学前教育学位43万余个。累计落实资助资金968.35亿元,资助学生7406.01万人次。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双减”工作成效显著,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顺利实施新高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

加速从“大”向“强”跨越

扩优提质,基础教育发展提速: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7万个,改善70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为“县中”扩建校舍372万平方米;建成20个“五育并举”实验区、650个实验校,组建13个思政课一体化协作联盟;实施幼儿园、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系列提质工程,实现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零”突破;严控违规补课,深化“阳光招生”,落实质量评价指南,破除“唯分数”“唯升学”顽疾。

精准施策,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实施师范教育提升计划与“双导师”模式,依托“特岗”等计划五年为农村输送7万名师资,每年支持1000名乡村教师提升学历;“国培”“省培”覆盖107万人次,2300余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辐射6万余名教师;培育中原名师169人、省级名师及骨干教师4.1万余人,40人入选“中原英才计划”领军人才,8人获评国家高层次教学名师。

未来,河南将健全教育资源调配机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双减”政策落实;同时实施多项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行动,深化“县管校聘”等改革,以优质师资支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

“十五五”锚定“一纲两目五重点”

“十四五”期间,河南高等教育结构更加优化。全省本科院校增至62所,冠名“大学”的高校增至13所,填补了艺术、体育类本科学校科类空白及部分省辖市本科学校区域空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望达60%,较“十三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极大满足了学子求学需求。

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更加显现。依托130亿元建设经费及超常规支持政策,“双一流”建设多点突破:郑州大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建成我省首个大科学装置;河南大学持续产出高能级创新成果;7个学科入选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新增5家高校牵头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医学中心等“国字号”平台扎根中原。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学科专业与重点产业链群适配度超70%,成为教育部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改革首批试点;设立247个现代产业学院,创建5个卓越工程师学院,布局215个科技小院,获40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525门一流课程;攻克“高端轴承”等产业难题,累计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超3.8万项,实现“需求有回应、服务有实效”。

“十五五”,河南高等教育将锚定“一纲两目五重点”战略任务:以教育强省规划纲要为“一纲”,以教育强省三年行动计划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两目”,聚焦优化结构布局、建设高水平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强化AI赋能五大重点,为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聚焦“优质选择”持续提升吸引力

“十四五”期间,河南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上取得四大阶段性成果。

专业结构更适配,通过“一校一策”指导,全省高职新增专业点2893个、撤销2027个,专业与产业匹配度显著提升。融合平台更高效,建成235个“工匠实验室”,成立20个省级骨干职教集团,搭建起产教对接新机制。特色品牌更鲜明,立项149个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及425个省级示范专业点,黄河水利、郑州铁路等职教品牌享誉中外。成长路径更畅通,职业本科学校增至3所、专科学校达116所,打通中高职到本科升学通道;73所中职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实现中高职与普高资源互通。

“十五五”,河南职教将聚焦三大方向提升吸引力。升级办学能力,以国家“双高计划”为引领,实施省级中职“双优计划”和高职“双高工程”,打造优质职教资源。深化产教匹配,加快布局产业急需专业,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推动毕业生“入学即就业、毕业即上岗”。畅通成才通道,探索中高本贯通培养与长学制模式,扩大职业本科教育与综合高中班试点,搭建多样化成才“立交桥”。

关键词:招考改革

新高考首考平稳落地

今年,河南新高考首考平稳落地,已基本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改革成效体现在学生成长、人才培养、公平公正三大维度。

新高考“3+1+2”模式提供12种科目组合,今年选择非传统“文理”组合的考生占比超32%,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建立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模式,今年22.9万名考生通过春季分类考试进入高职院校,搭建起职教升学“立交桥”。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新课程新教材、综合素质评价为牵引,培育161所省级示范校,开展省市县三级高中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投入近35亿元实施285个项目改善高中办学条件,推进选课走班教学。通过生涯规划指导与选科指导体系,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结合,今年报考军事院校人数增长35%,军队招飞录取人数居全国第一,“强基计划”录取人数同比增长14%。

推动考试录取的公平公正,河南建强命题队伍与基地,完成5轮全流程命题演练;构建四级考试安全责任体系,建成1434个标准化考点及“六位一体”防作弊体系。优化志愿填报与投档模式,合并录取批次,设置三类平行志愿,提升计划满足率与考生满意度;实施阳光招生,今年本科录取人数较去年大幅增加,兑现公平选才承诺。

接下来河南将从三方面深化改革成果:完善分类考试招生,探索中本贯通培养,强化职教高考机制;推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规范综合素质评价,以AI赋能教育与考试招生;增强服务能力,优化生涯规划指导与考生服务,提升考试招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记者 张竞昳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