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枝柯少,枯来复几春。露根堪系马,空腹定藏人。”古树是一座城市的活化石,是活着的绿色文物。它就像一位沧桑老者,默默地见证了尘世间的悠悠过往,又静静地注视着往来行客不断奔波。

在经开区潮河办事处曹古寺村,有一棵1200多年的银杏树,是郑州市区确认的最古老的活体树。80多年前遭遇大火,只剩小片树皮活着,树芯裸露,风吹雨淋已经开始腐朽。幸运的是它遇到了一位已经92岁的老人,在这里义务守护古树30年。在他与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的努力下,这棵古银杏树再次焕发生机,现在已是枝粗叶茂。

4月20日,记者站在这株千年银杏树下,与它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92岁老人守护古树30年

这棵古银杏树生长在法云寺大殿后面。这棵大树直径2米多,树身北侧四分之三露出发黑的木质部,保护人员为其涂了防腐剂。剩余四分之一的树皮上,向上发出的十多根树枝很是旺盛,最粗的一根一个成年人刚刚能环抱。它枝叶浓密像巨伞一样,枝叶间结满了串串小银杏,状如翡翠。

92岁的源法师太就住在古树旁边不远的地方。“39年前,我来到寺院。我在这里守着这棵树马上就30年整了。”

据师太讲,此前,这棵树生长的非常旺盛。1944年,日军占领寺院,在树边堆木柴做饭时引燃了大树,烧了两天才熄灭。《郑县志》寺庙目有“法云寺在州东南二十五里”的记载。现寺内有一棵白果树,有四人合抱粗。日军侵占郑州时在此驻扎,白果树被烧焦半部。

起初大家都以为大树被烧死了,没想到剩下的一点树皮次年发出了新芽。1986年,53岁的源法师太从中牟来到这里,第一次看到这棵银杏树,看到有人在掰树上的新枝芽,她就上前制止。之后她有空就来,劝说人们善待该树。1996年,她开始住在树边的小房子里,修行的同时,看护着这棵古树不让人破坏。

源法师太介绍,几十年来她通过了解,得知这棵株银杏树来自天竺国的四兄弟,他们一起到中国传教,出发时各带了一棵银杏树,老大带的种到了登封,老二带的种到了河北,老三带的就种在了法云寺,老四带的种到了安徽。

悉心呵护下古树茁壮成长

2005年前后,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出专家对法云寺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了这棵古银杏树。古树专家确认这树有1200多年了,2009年列入郑州古树保护名单中。

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汪松枝多次到此银杏树下探访和考察。他认为一个城市的古树是一个城市悠久历史的最好见证,是非常重要的文物,站在这株千年古银杏树下,就像是与一位千年前的古人在对话。

古树专家董云岚教授,也多次到这株银杏树边考察探访。他建议政府部门如何保护好这株古银杏,“如果不是它的四分之三被烧毁,它的树直径得3米以上。”

他于2009年给出救治办法:一是用树皮桥接,包住死木缺口部分。二是把周围新萌生的小树移植至缺口处,捆绑生长,形成新树皮,和大树成一体,把缺口长严。三是在枯木桩上刷防腐剂,减缓枯朽,等着新皮把枯桩包住。四是新枝生长太快,枝叶太重,担心剩余树皮被重枝压裂,在树冠上用粗索把树冠的枝与枝之间连起来向里收,保证枝条向上长。

郑州市园林科研所工程师刘志亮2016年也提出保护建议:应先对该树裸露的木质部分作防腐处理,进行外科手术来清创口,把露出的腐朽部分除去,留下好的进行创面消毒,用含有营养液和专业防腐剂涂上,对树皮外围进行软捆,延缓它腐烂速度。同时也要防治蛀干害虫, 结合其他复壮办法,保护好这棵古树。

经开区潮河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16年前董云岚教授提出的救治办法以及9年前刘志亮提出的保护办法,他们一直在偿试中。其中树冠各大枝用钢绳已经连接,用了5根钢索把10根大树枝连在一起不让它们下垂,防止枝裂。为保护树根有正常的墒情,树前建广场时,坚持不用水泥,而是铺上沙土,在沙土上铺上石板,雨水可直接渗入树根部,不影响它正常生长。加上东边就是水库,因水位上升,它的部分根系也能有充足的水分吸收。在众人的努力下,古树长势非常旺盛。

古树不仅是自然坐标,还是城市的集体记忆。当法云寺1200多岁的古银杏树与郑东新区千禧广场280多米的大玉米隔空相望,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视揭示着郑州这座城的文明逻辑:做古老生命力的守护者,让古树与城市和谐共生。

记者 徐富盈 实习生 刘硕珅/文 马健/图


编辑:刘婷婷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