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夫郑州奇遇记系列报道
千锤百炼 对练搭子绽放默契“花火”
他们是高度默契的对练搭子,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精妙配合,屡次在全国大赛上绽放光芒,生动诠释了团队协作的真谛。陆昊与高松,这对武术搭子用6年的磨砺和心灵的同频共振,如同花火般一次次点燃着观众的激情。
对练搭档开启习武之路
4月1日,登封市鹅坡武校练武场上,阳光透过嫩绿的树叶,斑驳地洒在两名对练的武者身上。少年陆昊身形矫健,拳风呼呼直击对手要害,高松则步伐灵活,闪避间不时以腿法反击,每一次踢击都精准有力,令人目不暇接。
2018年,陆昊与高松怀揣梦想踏入鹅坡武校,开启了习武之路。4年之后,两人凭借出色的表现入选院专业队。2023年,这两名年龄身高相仿的少年成为器械对练搭档,从此开启了他们的辉煌征程。
6年苦练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武术基础,2年朝夕相对的训练又让他们彼此默契在心。虽然对武术的偏爱各不相同,两人的配合动作流畅而协调,少林功夫的独特韵味在对练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拳风腿影中不仅展现着精湛的武艺,更磨砺着他们的意志和心性。
2024年是这对搭档的“丰收年”:6月上旬,参加上海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荣获对练项目第二名,取得一级运动员证书;6月下旬,参加江苏江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荣获“运动健将”称号;9月,参加天津2024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荣获对练项目第四名,再次取得“运动健将”称号。
心有灵犀来自千百遍锤炼
成绩和荣誉源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和付出。在晨光微露至夜幕低垂的每一个时刻,他们无数次的枯燥重复雕琢精进,一次次精准的攻防不仅来自肌肉记忆,更是心灵深处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这种对技术的苛求,需要我们在日常练习时心无杂念地保持高度的默契。”陆昊说,对练在技术上要求两人做到攻防合理、招式准确、节奏一致、距离适当。起初他们的配合十分生疏,攻防节奏显得错乱无章,但他们没有互相埋怨,而是坦诚交流,仔细复盘动作细节,调整发力时机和动作幅度。
在朝夕相对的训练之中,他们尝试用眼神交流代替口令,一个对视便心领神会地进行下一步动作。高松作为进攻方,时刻谨记责任;陆昊作为防守方,用包容化解失误。在无数次的模拟实战中,他们摸清了彼此的习惯与反应模式,默契在一次次的重复练习中悄然生长,对距离感的把控也愈发精准,配合转变为流畅自然。
当他们在赛场上如同左右手般配合自如时,裁判看到的不仅是精湛技艺,更是两颗年轻心灵的同频共振,而观众也在他们的对练中,感受到了少林功夫所蕴含的无穷力量。
同心协作促成蜕变
两人同心,其利断金。成绩不仅凝聚着汗水与泪水,也见证了这两个少年由稚嫩走向坚韧的蜕变。每一次谈及取得的成绩,他们经常相视一笑,流露出超越言语的默契,这对少年在诠释真正的团队精神。
两人的教练表示,团队协作能力是立足社会的基本素养,也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培养孩子的协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十分重要,而学习武术正是培育这些品质的绝佳途径,通过集体训练、对练配合和团队表演,不仅能强健体魄,更能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沟通、信任与合作。
“对练能增加我们的敏感度和灵活度,每一次训练的完成,都是默契与信任的加深。”高松说,自己负责进攻时,即使每一次都高度集中注意力,也难免会有受伤的情况发生,每当因失误对陆昊造成伤害时,自己仍在自责,对方已经用坚定的眼神示意“不必介意,再来”。
对练之中,一对少年彼此包容和鼓励,他们在失误中成长、在努力中超越,时刻准备携手共同面对更多的挑战,收获更多的骄傲。
记者 袁建龙 汪永森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