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夫郑州奇遇记系列报道
“功夫达人”演绎现实版“飞花摘叶”
6年飞出50万张扑克牌
武侠小说《神雕侠侣》里,金庸先生提到独孤求败晚年“草木竹石均可为剑”,皆因“不滞于物”。现代社会之中,来自郑州的功夫达人李县泉把身体潜能发挥到极限,将一张张普通的扑克牌化为了“飞刀”“利刃”。
3米距离扎入木板,5米外击爆易拉罐、切断直径3厘米粗的黄瓜,10米外隔河切断荷叶秆径……38岁的李县泉凭借一手飞牌绝技,不断还原“飞花摘叶”的武侠场景,也收获了数百万的粉丝。
李县泉利用木质标靶、黄瓜等练习飞牌绝技
千副扑克牌练就飞牌绝技
李县泉,老家在商丘禹城,幼年在武校习练童子功,步入社会仍对传统武术和武侠故事充满热爱。2019年,为摆脱对手机的依赖,他在功夫群里与朋友交流,决定一起练习飞牌。
飞牌又称飞碟牌,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技艺的表演形式,常见于一些杂技表演之中。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这项技艺,创造出个性化的表演。
“电影里的飞牌十分酷帅,但是怎么才能让一张纸变成飞刀?”飞牌需将腰、肩、臂、腕力量瞬间传导至牌角,最初的发力成为困扰李县泉的大问题,为了突破协调性瓶颈,他经常练至手腕无力,有时甚至一天练习4个小时,只能瘫坐在地上靠挪动捡牌。
从最初的好奇尝试,到后来的信手而发,一年消耗1000多副扑克牌之后,李县泉掌握了飞牌密码。此后,他又靠着一股韧劲,将对自我的挑战延续了6年时间,如今他已使用超过1万副扑克牌,50余万张扑克牌见证了他的汗水与坚持,也记录下了一次次技艺飞跃。
不同于大众想象的“大力出奇迹”,李县泉揭秘飞牌的核心在于手腕爆发力与角度控制。直播之中,他以转腕操热身,通过高频小幅度摆动保持关节灵活,提醒网友力量过猛易致动作变形,说话间手腕轻抖,纸牌破空声如裂帛。
5米之外飞牌切入易拉罐体
3月31日,在郑西理想城小区内,一张张扑克牌从李县泉手中飞出,3米外的木质标靶上发出“咄咄”的声响,悬吊的4根黄瓜与5米外飞出的扑克牌一触即断,装满饮料的易拉罐体被飞牌“砰砰”击打后,又被一张飞牌如利刃般切入罐体,碳酸饮料应声喷出。
2022年,李县泉收到央视《星光大道》栏目邀约,此时他刚刚病愈训练不足,登台之后的表演未能让自己满意,随后的一次露天演出中,飞牌受风力影响未能切入易拉罐体,他急中生智五指捏爆罐体,以“刚柔并济”的临场反应赢得喝彩。
飞牌的魅力在于独特的视觉效果,展示技艺不仅需要出色的手眼协调能力,更要求练习者具备敏捷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李县泉的飞牌之路有遗憾也有动力,他在练习和表演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也对中华武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如今,李县泉的飞牌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抛射,而是融入了多种花样,轻薄的纸牌离手之后,可以在无风的环境中飞行40余米,精准有效的破坏距离稳定在5米左右,3米左右则可切断黄瓜或刺破易拉罐体,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飞牌穿越空气的流畅轨迹,更能体验到一种奇妙的美感。
“功夫达人”收获数百万粉丝
4年来,李县泉一直坚持通过社交平台将飞牌绝技分享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他发布的精彩视频不但吸引了众多热爱这一技艺的人们学习和交流,也激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每个领域都有极致,我的使命就是探索纸牌的极限。”尽管慕名求学者众多,一些舞蹈学校和地方剧团也将飞牌技艺纳入课程体系,但李县泉始终婉拒进入学校和幼儿园表演,因为“飞牌存在安全隐患,未成年人难以把控分寸”,表演和直播中他也常温馨提示“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李县泉的粉丝总量已经超过200万,他在练习表演飞牌技艺的同时,也会应邀尝试飞筷和飞刀,右手疲累之时还会换上左手。他希望在郑州开设工作室,进一步挖掘和提升飞牌技艺,再通过网络直播和商业表演将这项技艺推向更大的舞台。
“飞牌不仅能够展示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大家对武术的热爱和追求。”李县泉认为,练习飞牌技艺不仅是一种技能传承,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项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继续发光发热。
记者 汪永森 刘德华 实习生 刘硕珅 文/图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