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档案馆作为城市记忆的守护者,承载着郑州千年商都文化、近现代工业文明及红色革命记忆。4月1日上午10时,正观新闻相关负责人带领正观新闻新媒体团队及郑报文旅体工作室人员走进郑州市档案馆,双方围绕“活化历史记忆,赋能城市发展”主题展开深度座谈,并举行了赠书仪式。此次座谈旨在通过创新宣传手段激活档案文化价值,让城市记忆从库房“走进”百姓生活,助力郑州打造文化强市新名片。

以书为媒:共筑城市记忆传承纽带

座谈会上,正观新闻负责人向郑州市档案馆赠送《独家责任——一个新闻名专栏的20年》一书。该书收录了郑州城市发展重大事件报道,与档案馆的文献资源形成“新闻现场”与“历史底稿”的呼应。“媒体记录当下,档案沉淀历史,两者结合能让城市故事更立体。”该负责人表示。  

郑州市档案馆副馆长姜典昭详细介绍了郑州市档案馆的相关情况,郑州市档案馆保管了民国至今各门类各载体档案资料,截至2023年12月档案数量为388个全宗2005477卷件(其中车购税档案109万卷)、资料8750种33000册,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载体多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郑州特色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 

“郑州市档案馆现存上百万卷档案,是一座‘立体化的郑州基因库’。”姜典昭介绍说。

双核驱动:让档案“活起来”“走出去”

座谈会上,正观新闻负责人介绍了正观新闻上线5年来服务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媒体助政功能的做法和案例,特别介绍了郑州报业集团文旅体工作室以内容塑造影响力,以IP提升传播力,传播文旅融合,助力郑州市打造“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文化品牌。

双方就如何将打破传统档案工作边界,探索“档案+媒体+科技+”跨界模式进行了深度交流与讨论,旨在以“活化历史记忆,赋能城市发展”为核心理念,立足郑州千年商都文化、红色革命基因、工业遗产资源,通过档案资源活化,搭建历史与当代的对话桥梁,塑造城市文化认同感,推动档案从“静态保管”向“动态服务”转型,赋能城市文化教育、文旅融合与创新发展。  

双方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宣传的手段,促进档案为城市铸魂,让广大郑州市民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编辑:许怡童
统筹:梁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