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记者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医海探珍”项目征集正式开始,诚邀广大中医药从业者、爱好者积极“献宝”,共促中医药繁荣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宝库的璀璨明珠,民间许多看似寻常的土单验方、特色技术却有着意想不到的疗效,饱含智慧和经验。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和中医药强省建设,河南中医药大学民间中医药研究所、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启动“医海探珍”项目。

按照计划,“医海探珍”项目征集对象为: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的民间个体、家族、师承群体、流派、企业,以及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等。参与申报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对某类或某种疾病具备良好的临床疗效;在当地或一定区域内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充分体现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具备简、便、验、廉的特点;对疗法类、方药类拥有知识产权,对文物类拥有所有权;传承类应拥有清晰的传承脉络,至今仍在应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入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地史志有明确记载。

据介绍,“医海探珍”项目征集内容主要包括疗法类、方药类及文物类。其中,疗法类是指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世代传承,尚未被纳入中医药高等教育教材或未被管理部门收录,但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的传统中医药诊疗方法和适宜技术。

方药类包括3类:1.秘方、验方,通过师承或祖传方式传承下来,在民间一定范围内广泛应用,针对某一类疾病或证候有着独特疗效的内服外用方剂。2.特色炮制方药,与药典记载不同,具有鲜明炮制特色,且经炮制后能使药材产生独特疗效的丸散膏丹。3.特色加工技术:具备较为独特的加工制作工艺,可制成具有一定规格且疗效独特的中药制剂的加工技术。

文物类包括两类:1.古籍文献:具有历史价值的中医药文化版本资源,如中医药古籍、刻本、手抄本、方志等。2.器具文物:虽未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名录,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中医药器具。

即日起,拟“献宝”者可通过指定邮箱进行报名,填写“医海探珍”申报表,详细提交拟申报的技术、方药等相关信息。报名电子邮箱为:yihaitanzhen@126.com。联系电话:15038313629。主办方在接到报名线索后,将采用“访谈调查、专家咨询、现场调查、文献调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申报项目进行广泛论证。

对于搜集到且通过鉴定的有价值项目,我省将采取适当形式进行传承保护,并开展合作推广,推动成果转化。对其传承人经申请可授予相关特殊人才或特聘专家、教授等身份,设立工作室等。

记者 王红

 



编辑:李洪永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