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数”先知

全国政协委员解读
2025年中国经济开年“成绩单”

一起来看看吧

从“规模红利”到“质量红利”的历史性跨越

看点一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1%,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全国各地掀起“换新潮”。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刘尚希

2025年春节消费市场的亮眼数据,不仅是消费回暖的信号,更折射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层逻辑。4.1%与5.8%两个增速背后,“以旧换新”政策成为关键变量——数码、家电与汽车三大领域超预期的补贴申请量,揭示了消费市场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迭代”的质变趋势。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以政策杠杆撬动存量市场的结构性升级,其意义远超短期消费提振,更指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范式的系统性重构。

传统消费刺激政策多聚焦于“增量需求”,通过价格优惠或消费券扩大购买规模,但“以旧换新”创新性在于精准激活“存量替代”需求。消费者并非被动接受补贴,而是主动选择以智能终端、节能家电、新能源车替代旧产品,这反映出供需两侧的深层协同:政策补贴降低置换门槛,企业则以创新产品承接需求。这一模式打破了“刺激-透支”的短期循环,构建起“需求升级-技术革新-产业跃迁”的可持续链条。同时,“以旧换新”溢出效应正重塑产业生态。政策通过补贴引导,将消费者偏好与产业转型目标深度绑定,使市场成为技术升级的“加速器”。这种政策与市场的“共振效应”,标志着中国消费驱动模式从“需求侧管理”转向“供给侧改革﹢需求侧升级”的双轮驱动。

当前数据已印证“以旧换新”的短期效能,长期可持续性更需依赖制度创新。当“换新潮”从节日消费延伸到日常场景,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将真正实现从“规模红利”到“质量红利”的历史性跨越。

我国新能源汽车“上半场”取得了很大胜利

看点二

春节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

解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苗圩

新能源汽车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我国出口的“新三样”中,有两样与新能源汽车相关。我们在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我们不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以智能化为代表的“下半场”。

未来几年,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智能化浪潮的驱动下,有可能像过去智能手机发展一样,大部分的传统手机企业已在竞争中被淘汰。目前,汽车领域也基本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很多车企对接下来“智能化”阶段的竞争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接下来的“智能化”竞争中,要充分发挥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以互联网发展为例,这种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大多数是美国领先中国,但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则是中国超过了美国。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迎接人工智能在汽车上的应用,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我们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投入,鼓励头部企业引领行业继续下大力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去训练车载操作系统和智驾的车控系统,打通“端到端”的技术,打造整车的计算平台。打好以智能化为代表的“下半场”,建设汽车强国,实现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期盼着那一天,在不久的将来很快会实现!

春节民航数据反映居民消费信心回升

看点三

民航局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824万人次,日均228万人次,比2024年春运同期增长2.9%。国际方面,春节假期期间日均保障国际客运航班1888班,比2024年春运同期增长24.6%。

解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局长 冯正霖

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运民航热门航线仍集中在“北上广蓉”枢纽机场之间,连接三亚、昆明等“避寒游”航线和哈尔滨、长春、乌鲁木齐等“冰雪游”航线需求旺盛。三四线文旅城市出行热度高涨,潮汕、福州、无锡、阆中等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春节特色的文旅城市旅客吞吐量显著增长。

得益于中国免签“朋友圈”进一步扩大,跨境出行需求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国际航空市场正在稳步复苏。春节假期期间,全民航累计保障航班14.5万班,比2024年春运同期增长7.1%;航班正常率96%,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可以预见,随着进一步推动实施支付便利化等便利外国人来华措施,优质的民航服务将拉动国内国际消费需求进一步增长。

总体来看,2025年春节民航数据的亮眼表现,不仅体现了中国民航业的韧性和高效运营能力,也反映了居民消费信心的回升和出行需求的强劲增长。随着国际航线的进一步恢复,民航业有望在2025年迎来更全面复苏,为中国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消费升级趋势已从城市向农村延伸

看点四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超19亿件。其中,揽收快递包裹11.45亿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

解读: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党组书记、局长 马军胜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这一数据不仅展现了邮政快递业的强劲增长,更折射出中国经济消费市场开年的“开门红”。

首先,快递数据印证消费市场活力十足。春节期间,快递包裹量的大幅增长,尤其是揽收量的显著提升,表明消费者在节日期间的消费热情高涨。无论是年货采购、礼品寄递,还是线上消费的持续升温,都反映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活力。

其次,快递业保通保畅助力经济复苏。面对春节假期人员流动大、物流压力大的挑战,邮政快递业依然保持高效运转,确保了寄递渠道的畅通有序。这不仅保障了节日期间民生物资的及时供应,也为消费市场的节日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助推了经济回暖和社会发展。

最后,快递数据揭示消费升级趋势。春节期间,快递包裹中不乏高品质、个性化商品,反映出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同时,农村地区快递业务量的快速增长,表明城乡消费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消费升级趋势已从城市向农村延伸。

展望未来,随着“大力提振消费”的政策发力落地,中国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快递经济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全年旅游经济一路生花有望高开高走

看点五

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国内旅游收入及出行人次同比提升。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旅游市场繁荣、创新、优质、有序,多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特别是假日期间,农村居民出游人数为1.23亿人次,人均出游0.27次,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出游人数占国内游客总人数的24.6%。市场下沉趋势明显,实行普惠旅游的现实意义更加明显。

总的来看,2025年春节假期,旅游市场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从“过年旅游”到“旅游过年”,阖家团圆和亲情守护一直都是春节假期永恒的主题。二是“欢乐春节”全球共享,出入境旅游市场数据再创新高。三是北冰雪、南避寒“双向奔赴”,温泉、康养等旅居产品热度上升。四是大众旅游全面发展时代,旅游消费趋于理性,游客更加追求“反内卷”的生活松弛感。五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不一定要有多少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也不一定要由专家根据标准打出高分,但是一定要有游客能够具身感受到的开放、包容、共享、真诚、善意和温暖。六是文化、艺术、科技正在以显而易见的速度重构旅游体验和消费场景。七是从“悦人”到“悦己”,春节旅游呈现出更多的“情绪消费”特征。八是旅游目的地调控节假日客流有了更多手段,治理市场秩序更加从容。

总之,一路生花的春节假日奠定了全年旅游经济高开高走的市场基础,将有力提振旅游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电商平台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

看点六

2025年春节期间,我国线上电商市场异常火爆。商务部数据显示,网上零售额实现5.8%的同比增长。线上电商平台的家电、通讯器材等品类,销售额大幅增长,同比增长超过10%。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曹鹏

2025年春节期间网上零售额实现5.8%的同比增长,这得益于几方面因素: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拓展了品类,带动手机、平板等“电子年货”成为今年春节的消费新趋势;白条分期等丰富便捷的支付服务,进一步优化了消费体验,降低了消费门槛;首个非遗春节带来了旅游文化、贺岁电影等春节热点带来了消费热潮,带动了地方特产、非遗和国潮、旅行用品的消费增长。

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消费领域一线的技术人员,我明确感受到了消费市场的活力在持续增强,也体会到技术创新发挥的重要作用。技术创新打造了精准洞察消费需求的传感器、新产品新服务诞生的孵化器、不断拓展消费场景的放大器、有效提升消费体验的优化器和显著提升产业效率的加速器,加速了我国电商的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线上渗透率最高的大型消费市场,有条件构建数智供应链,通过供需高效对接带动市场高质量发展。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在政策积极引导、产业持续创新、消费者信心不断提升的共同推动下,消费者会拥有更好的消费环境,更丰富多样的消费场景,更贴心的产品和服务,整个产业也会构建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电影市场成功是我国文化产业崛起的先声

看点七

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成绩斐然。自1月29日正式上映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已创造多项纪录。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截至2月5日9:00,2025年春节档票房为95.10亿元,创下历史纪录。观影人次为1.87亿,超2024年春节档总观影人次,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观影人次纪录。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 安庭

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成绩斐然,这一成绩不仅反映了消费者的信心回升,也展示了中国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潜力。具体体现在: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春节档电影票房的突破性增长,表明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不断提升,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形式,其市场的火爆态势,也反映了消费者对于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相关产业持续发展。电影市场的繁荣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影视制作、发行等,也促进了相关文化产业,如广告、旅游等行业的大幅增长,形成相互合作、互利互惠的可持续发展形式。将创新与多元化相结合。2025年春节档电影题材多样,涵盖了喜剧、科幻、动画、历史等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年龄层和兴趣群体的需求。同时,国产电影在内容创新及制作水平上大幅提升,成功吸引观众走进影院,也提升了国产电影的口碑和影响力。多元素融入,展现文化自信。开年春节档电影题材,融入了如历史故事、神话题材等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的高光时刻,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无限潜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总之,2025年电影市场的成功是中国文化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经济韧性和消费潜力的体现。开年电影市场的成功也为其他文化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为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动力。

我国开源大模型将促进全球AI技术普惠化

看点八

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今年春节火爆出圈,让世界对中国AI力量刮目相看。1月17日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7.7%。截至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余晓晖

一组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速度。当前,我国基础通用大模型与行业大模型研发应用进展快速,智能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在初步构建起较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的同时,潜心技术创新,闯出了一条发展人工智能的新路。

具体来看有三方面显著成效:一是核心技术和发展模式实现重要突破,推进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迈向新阶段。国内大模型发展势头强劲,在推理模型等重要方向上已处于并跑阶段。特别是,近期DeepSeek在模型算法和工程技术优化的体系化创新,探索了一条以算法和模型架构优化为基础,高度重视数据质量与规模的发展新模式,引发业界对规模定律的重新思考,对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具有突破性意义。二是加大开源贡献,促进全球普惠。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崛起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开源生态的贡献。DeepSeek-V3和R1均为开源模型,在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网站GitHub上的星数已超越OpenAI,龙头企业纷纷在AI服务平台上部署该模型。我国开源模型的崛起,有利于各国加速应用场景广泛创新和快速落地,促进全球AI技术普惠化。三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纵深发展。人工智能在工业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应用案例逐步增多。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