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引领变革。DeepSeek作为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推理型AI大模型,能够帮助检察机关快速发现证据缺陷、辅助研判案件风险、有效提升办案效率,是新时代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利器。

对于新密检察人来说,DeepSeek火爆带来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人工智能将对检察工作产生什么影响?每一名检察人员都该深思:如何顺应科技新浪潮,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如何答好这道“必答题”,这就要求每一名新密检察人要主动拥抱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增强做好数字检察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坚定不移推动数字检察战略向纵深发展。同时切实找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法律监督的切入点、结合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2月21日上午9时,为进一步提升检察干警科技应用能力,推动数字检察战略落地落实,新密市检察院在院务会议室举办DeepSeek应用研讨主题沙龙,院领导和全院35岁以下青年干警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在检察实务中的创新应用,畅谈个人使用心得,展望应用前景,共同探索科技赋能检察工作的多元可能性。

深入探讨:“DeepSeek”能为检察工作带来哪些帮助?
活动中,青年干警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DeepSeek”大模型的技术原理、使用体验和适用场景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极大提升检察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特别是在处理类案监督、开展数据分析和辅助调查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政治部干警张墨涵说:“通过接入超算互联网平台接口,对DeepSeek大模型的实际运用,切实提高了检察宣传稿件的处理效率,有效推动编辑、分析、校对等环节效率质量进一步提高,使得未见未知未想的信息知识即现即建即览,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对高算力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实践和应用拓展,促进检察宣传工作高质效开展。”

第二检察部干警韩朝阳说:“DeepSeek就像一个全能的专家,我们检察干警在法学领域可能是本科生或研究生,但是在计算机、医学等领域就像个小学生、初中生,通过借力使用DeepSeek开展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在法学领域不断提升的同时,在其他领域补齐短板,更好助推我们成为全能型检察人才。”

第四检察部干警张忆菡说:“人工智能可以有效辅助综合文字材料撰写,突破个体知识局限,提供新思路,但存在提问精准度不足及结果真实性验证困难等局限。针对检察业务需求,期待兼顾效率提升与数据安全,在规范保密行为的前提下持续挖掘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赋能数字检察中的应用潜力。”

综合业务部干警张定一说:“AI以大数据为基础,涉猎各项领域,是一款聪明勤奋的智能工具,能给予充分的、有关联的链接,使检察人员欣然接受并学习它强大的检索分析功能,集中精力攻克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面对AI所带来的技术革新,检察人员既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科技、提高效率,但更重要的是时刻保持司法工作者应有的冷静、克制,顺应科技新潮流,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安全与规范:技术应用的底线思维

本次沙龙特别设置“风险防范”研讨环节,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合规性。一要注重数据保密,严禁上传涉密信息至公共平台,处理敏感数据必须采用本地化部署模型。二要坚持人机协同,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的结论需要检察人员结合工作实际作出专业判断,避免过度依赖。三要明确伦理边界,检察人员要警惕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偏见的潜在影响,确保检察工作的严谨性。

未来展望:构建检察专属“AI大脑”

青年干警一致认为,DeepSeek大模型的应用需进一步深化,本地化部署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从理论走向实务的基础和前提。大家纷纷表示,非常期待DeepSeek大模型的应用前景,希望能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适配检察工作的智能模型,从线索发现、证据审查到文书生成和数据分析,实现司法办案全流程智能化支持。

检察工作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融入科技元素,精准高效履行检察职责,是数字革命浪潮下的必然趋势。此次沙龙不仅是技术的交流,更是理念的革新。新密市检察院将以此次沙龙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加强数字检察建设,探索人工智能与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之路,让DeepSeek等科技工具成为守护公平正义的“智慧助手”,书写新时代新密检察事业的创新篇章。

记者 薛璐 通讯员 申凯鑫 王瑞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王洋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