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郑州游客金女士在云南旅游大巴上收获"他乡遇故知"的惊喜——车身闪亮的宇通标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皮肤黝黑、笑容明亮的当地导游小伙儿得知游客来自郑州后,第一反应就是随处可见的宇通客车:“我们这边的旅游车十辆有八辆都是宇通,爬坡稳当续航强,质量顶呱呱!”

这番朴实的赞誉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郑州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从穿梭在云贵川藏公路的宇通客车,到奔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郑州制造”;从比亚迪超级工厂每分钟下线一台车的"郑州速度",到全市汽车产量破百万大关、跻身全国前列……

郑州,这座全国十大汽车城之一,正以中原强音震撼世界:那是郑州汽车产业轰鸣的引擎声,是中原智造驶向世界的铿锵足音。

郑州比亚迪整车生产基地 马健摄

比亚迪、上汽双轮驱动,港区打造“超级汽车城”

如今,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原大地之上,一座新能源汽车之城“郑”在崛起。

去年,郑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下线新能源汽车62.6万辆、同比实现翻番,汽车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达到112万辆,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汽车产业作为郑州市战略支撑产业之一,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全市拥有宇通客车、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比亚迪等7家整车企业,已形成了客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三大整车生产格局。

图源 比亚迪汽车官方微信公众号

其中,比亚迪与郑州的“联姻”堪称产业合作的典范。自2021年9月签约郑州航空港区以来,比亚迪仅用37天实现项目开工,17个月投产,创造了“签约即开工、投产即达效”的行业纪录。2024年,郑州比亚迪整车产量达54.5万辆,同比增长169.8%,占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的87%。其生产基地自动化率高达98%,平均“30秒就能下线一个动力电池电芯”“不到一分钟下线一辆车”,成为比亚迪全球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基地。

作为郑州冲刺“全国新能源第一城”的驱动双核之一,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也跑出了“郑州速度”:自2017年投产以来,累计投资超200亿元、生产整车超200万辆、产值超1500亿元。2024年,上汽郑州新能源电池工厂正式投产,补足本地化配套短板,预计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目前,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已成为上汽集团在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数据基地、出口基地。

上汽集团郑州分公司,繁忙的汽车生产线 李新华摄

而郑州航空港区,则以比亚迪为核心,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领跑新机遇,打造全球领先的汽车产业集群。

2024年,港区围绕比亚迪加速产业链布局,开工建设了扩产项目、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全球模具中心及全球零部件制造中心等项目,并规划了31.4平方公里的郑州航空港汽车城,构建‘汽车城+总部研发中心+核心零部件智造中心+出口集散中心’空间发展格局。

今年,郑州航空港区将继续锚定百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城和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标,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全国一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技术创新,引领全球绿色交通新未来

国产新能源不只有乘用车,在商用车领域,宇通客车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成为佼佼者。

在北纬近70度的北极小镇,竟然有一批中国新能源公交车正在运营,这批车正是宇通2023年首批交付挪威北极圈客户的新能源公交,凭借在技术、品质上的领先优势,宇通一举刷新了中国新能源客车在全球最北端的运营记录,成为唯一驶入北极圈的中国客车品牌。

上汽集团郑州分公司生产车间 李新华摄

近年来,宇通成功推出了一系列高性能、长续航的新能源客车产品,不仅满足了城市公交、旅游观光、校车等多种使用场景的需求,更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能、高效的能源利用率和舒适的乘坐体验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宇通在氢燃料电池客车领域的探索,更是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为实现“零排放”的公共交通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宇通,已不仅仅是中国客车的名片。从欧洲到南美洲,从亚洲到非洲,宇通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赞誉。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宇通新能源客车以其高效、环保的特点,成为推动当地公共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通过与国际伙伴的深度合作,宇通不仅输出产品,更输出技术、标准和经验,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

作为中国新能源客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宇通新能源客车正以创新为翼,技术为核,引领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客车行业迈向更加清洁、高效、智能的未来。

政策助力,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谋定而动,纲举目张。2022年5月,河南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以郑州为中心发展整车产业,到2025年,河南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50万辆,建成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努力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河南汽车贸易城 李新华摄

此外,郑州市也将信心与决心写进规划中,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2022年6月,在郑州市出台的《“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鼓励上汽集团、东风集团产品结构调整,布局生产畅销新能源车型,加快推进比亚迪乘用车项目建设,支持其他重点企业加强合作提高产能利用率。而在《关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则进一步提出,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动力及燃料电池产能达到15万套,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产能达到10万套,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郑州市政府对新建或升级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等平台给予补助,有助于提升郑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检测和研发能力;郑州航空港区出台的项目落户奖励、房租减免等政策,吸引了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

正在选购汽车的市民 李新华摄

“政策对郑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积极作用,一是可以发挥财政杠杆效应。比如河南省发放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超15亿元,可以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超500亿元;二是可以促进技术突破加速。依托国家技术中心(宇通拥有行业首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政策推动下,郑州新能源商用车续航突破600公里,低温性能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30%;此外,还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和强化产业协同。”宋向清表示。

宋向清预计,未来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等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平台加持下,郑州汽车产业将在包括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在内的诸领域进一步提升站位,在全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链上有望实现新突破。


统筹:赵柳影
编辑:王艳明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