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春的一个清晨,郑州市人大代表李斌的手机不断震动。他点开社交媒体平台,发现一条自己提出的《关于申报“中国烩面之都”的建议》登上同城热搜,评论区涌入上千条留言:“支持郑州烩面走向全国!”“这才是我们的城市文化名片!”“能不能开发速食烩面?在外地的河南人馋哭了……”短短几天,这条议案的网络阅读量破万,成为他履职生涯中“最温暖的意外”。

作为郑州市饮食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李斌的履职视角始终扎根于行业一线。当选人大代表后,他提交的《关于加强烩面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建议》便引发关注。彼时,郑州烩面虽入选省级非遗,但产业化程度低、人才流失严重。李斌调研发现,全市近万家烩面门店中,仅30%的从业者接受过系统培训。“郑州烩面是郑州独特的地方风味美食,它既是市民舌尖上的美味,也是承载城市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要让烩面‘跳出碗、走出店’,必须先为从业者搭建职业成长阶梯。”他提出建立“烩面制作师”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并推动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李斌的思考并未止步。2024年郑州市两会期间,他进一步提出《关于申报“中国烩面之都”的建议》,呼吁以城市品牌赋能产业发展。城市品牌作为城市的重要无形资产,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郑汴洛区域,郑州烩面、开封包子、洛阳水席已成为各自城市极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餐饮文化名片。就郑州烩面而言,无论是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富多样的口味种类,还是庞大的经营规模和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在同类型美食中都占据明显优势。

基于此,李斌建议由郑州市政府牵头,组织专业团队,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面启动“中国烩面之都”项目申报工作。议案中,他详细梳理郑州烩面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和经济潜力,建议成立专项工作组,整合政府、企业、非遗传承人资源,打造从技艺保护到品牌输出的全链条。 他说道:“开展这一申报工作,将为整合郑州烩面产业各类资源提供有利契机,进而形成强大的产业发展合力。通过申报过程中的一系列举措,不仅能推动郑州烩面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壮大,还将进一步提升郑州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郑州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已针对这一提议进行深入研讨和全面规划,并组建了专业调研小组,对郑州烩面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和精准分析。李斌坚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郑州烩面产业必将迎来更辉煌的发展阶段,“中国烩面之都”的称号也将为郑州城市品牌建设增添浓重一笔。

一条议案,千条留言,一场关于城市未来的“云端对话”。这一年,李斌见证了人大代表与市民的“双向奔赴”:当履职的“根系”深扎民生土壤,当议案的“枝叶”触碰时代脉搏,民生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街头巷尾的热气腾腾,屏幕内外的同频共振。

记者 赵冬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