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案之力”展“政协之为”
助推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2024年提案工作回顾
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提出提案1200件,经审查立案875件,其中,委员提案799件、集体提案76件,已全部办复,满意率99.4%。
从推进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建设到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促进营商环境改善到推动文旅文创深度融合,从增进民生福祉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件件提案落地有声,见证了广大政协委员为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谋与思、奔与走,折射出政协工作精准发力的扎实成效,彰显着党委和政府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责任担当。
围绕中心任务倾力建言
围绕创新高地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委员们提出经济建设类提案263件,占立案总数30.06%。
民进郑州市委会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提案、九三学社郑州市委会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的提案,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认真研究提案建议,聚焦科技创新,谋划建设科创一体化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人才生态不断提升。
民盟郑州市委会、市政协经济委提出“智能制造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的提案,郭岭、赵西三等委员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提案,市工信局等单位积极采纳有关建议,结合我市20条重点产业链,制定专精特新产业链图谱,推动企业入链补链强链,集聚高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先导区。
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提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提案、刘天启等委员提出“推动郑州市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等提案,市商务局积极吸纳转化,首创“中欧班列+TIR国际公路运输”国际多式联运新模式,助推形成了“22站点、8口岸”国际物流网络体系。
民革郑州市委会、市工商联提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提案,我市高度重视,研究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服务库、融资服务库、股权投资基金,举办企业家上市辅导训练营,推动新获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04家。
聚力法治建设贡献才智
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委员们提出政治建设类提案60件,占立案总数6.86%。
徐可委员提出“纪检监察工作事前介入城市公共领域重大风险防范”的提案,市纪委监委充分吸纳建议,制定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增强各类突发事件影响和危害的预见性,城市安全韧性与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有效增强。
郭伟、熊进书、余保林等委员提出“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提案,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系统谋划、高位推动,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入实施精准惠企服务,依法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王峥、岳恒旭等委员提出“执法权下放问题”“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等提案,市司法局将提案建议转化为工作措施,开展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1175人,在行政立法、执法监督、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积极推进我市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聚焦城市底蕴发挥优势
围绕文旅文创、构筑文化标识、打造功夫郑州品牌等方面,委员们提出文化建设类提案132件,占立案总数15.09%。
肖建勇、王艳红等委员提出“推动郑州文旅迭代升级”“文旅文创出圈出彩”等提案,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根据提案建议积极谋划,助推磨街等文旅街区成为2024年全国亮眼网红,展示了郑州的特色文化,提升了文旅品牌影响力。
袁进超、花长胜等委员提出“黄帝时期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展示”“商城历史文化活化利用”等提案,在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中被市文物局等相关单位吸纳参考。
梁兴、秦铭浩、张桂勤等委员提出“建设功夫郑州消费场景”“打造功夫郑州城市品牌”等提案,为我市深入推进文旅消费工程、围绕功夫文化打造功夫IP和功夫形象“阿中”、进一步擦亮功夫文化品牌发挥了积极作用。
紧贴社会关切集思广益
委员们积极运用提案尽力而为,为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凝聚力量,聚焦社会建设提出提案386件,占立案总数44.11%。
郑秋冉、盛铎等委员提出“数字政府改革”方面的提案,为我市推进“清单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外无审批”提供了有益借鉴。
李志学、张海红等委员提出关于“双减”方面的提案,市政协连续三年将“双减”确定为市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市教育局将提案办理与郑州“双减”试点改革、验收等重大部署要求统筹落实,积极将委员的好建议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真举措。
农工党郑州市委会提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提案,市卫健委积极吸纳建议,着力构建以公办机构为引领、多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普惠托育发展体系,推动2024年实现全市普惠托位占比75%的政府民生实事目标。
致公党郑州总支部和刘翠柳、逯祯等委员提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的提案,市妇联认真调查研究,立足“1米高度”、聚焦“五个友好”,倾力推动郑州“儿童高品质生活”友好城市建设。杜建强委员提出“城市驿站建设”的提案,市城管局、市财政局、市资源规划局合力推进,将驿站建设纳入《郑州都市区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加大规划建设力度,丰富服务功能。
紧扣生态文明献计助力
围绕城市公园建设、水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和美乡村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委员们提出提案34件,占立案总数3.88%。
牛建军、严文斌等委员提出“城市公园建设”方面的提案,为我市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促进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有益参考。
民建郑州市委会和张胜利等委员提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高质量建设和美乡村”等提案,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吸纳建议,坚持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做足宜居、宜业、和美文章,参照3A级景区标准,建成67个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的美丽乡村精品村。
黄兴、张亚平等委员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再生水循环利用”等提案,助推我市加快构建县级政府主导、专业公司建设运维、生态环境部门环境监管和公众参与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将再生水纳入全市水资源配置。
唱响共商共办“协奏曲”
提案办理工作是共商共办的“协奏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工作,市委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制度性安排听取重点提案办理工作情况汇报,并将重点提案办理情况列入市委督查范围”。
市政协常委会坚持把凝聚共识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引导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积极运用提案参政议政;创新开展清单式提案工作,修订提案工作条例,持续推动“提案质量、办理质量、督办质量、服务质量”同步提升;积极落实市委常委会关于重点提案督办的要求,健全完善重点提案督办机制,凝聚合力提升办理成效;坚持提案办理全过程协商、督办长效化落实,有效助推提案成果转化,真正实现从“你提我办”到“共商共办”;注重发挥提案影响,推动提案工作“稳”的态势延续巩固、“进”的力量不断积蓄。
记者 赵文静
编辑: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