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edia.zhengguannews.cn/picture/newcate/2023/08/237-3015275880-778_171.png?x-oss-process=style/cateicon)
微短剧的2024应该是一部“逆袭爽剧”。
一度被吐槽“低俗”“博眼球”的微短剧,去年以504亿的市场规模首次超越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在微短剧行业白皮书中指出,微短剧用户规模在去年6月达到5.76亿人,用户规模超过外卖、网文、网约车。另据行业估算,微短剧还支撑了64.8万个就业机会。
能赚钱、有人气并不是这部“逆袭爽剧”的全貌,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微短剧行业面临的多重考验。2024年6月,微短剧迎来最严备案新规,未经备案短剧不得上网传播。与此同时,各平台积极响应,加大打击违规短剧力度。去年11月,仅抖音就下架了209部违规微短剧。
澎湃新闻通过分析2024年热门微短剧榜单中的2351部微短剧,结合行业调研报告,用六张图回顾微短剧在2024年的主要变化。
“归来”居首,“总裁”退潮
与传统影视剧的剧名不同,微短剧的剧名更加直给,往往紧扣剧情和题材。比如“霸总”常见于都市题材,“重生”常见于穿越题材,“归来”常见于逆袭题材等。这样起名的好处是,便于抓住流量密码,复制爆款;坏处是,同质化严重,很难走精品化。
澎湃新闻在分析了去年2351部热门微短剧后发现,剧名中出现10次以上的关键词有56个,“归来”“千金”“总裁”“夫人”“大佬”是剧名中出现频次最高的5个词。不仅如此,这些高频词还像叠加buff一样经常“结伴”出现。比如“归来”与“千金”、“闪婚”与“豪门”、“总裁”与“夫人”,都是去年比较热门的剧名组合。更有甚者像《报告总裁夫人和少爷都成大佬了》,一下集齐了“总裁”“夫人”“少爷”“大佬”四大微短剧热词,想火的心可见一斑。
从剧名高频词的分布来看,微短剧在起名上变得更加多样化了。尤其像《染指》《执笔》、《授她以柄》这类在“优爱腾”上线的短剧,一改模板化的起名套路,反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澎湃新闻在去年9月发布的微短剧调研报告显示,豆瓣7分以上的微短剧起名往往不按套路,有三分之一能被读者准确记清名字。
如果把剧名高频词按月拆开,你会发现微短剧也挺爱蹭热点的。例如,5月母亲节,“妈妈”、“母爱”登上高频词前十;6月高考,“状元”一词被多次提及;8月阿里数学竞赛决赛,“数学”首次登上剧名高频词前十;9-10月微短剧行业瞄准银发族,一部《闪婚老伴是豪门》将“闪婚”“豪门”拉回热词榜前三。
微短剧洞察报告显示,Top300的头部微短剧发布首月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制作成本高的微短剧可以卷内容,而投入小的只能紧跟话题,才有机会在上线时吸引更多观众。
2024年11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霸总”微短剧)》,提出加强对“霸总”微短剧的管理,压缩数量、提升质量,不以“霸总”之类的字眼作为片名吸睛引流。11-12月,“总裁”退出热门剧剧名高频词前十。
女频超过男频,写实题材更受欢迎
“霸总”剧退潮,“女频”剧崛起。
对比2023年的大热题材,2024年的一大变化是女频剧变得更多了。在WETURE公布的6月第一周的短剧热度榜中,前10部里有8部都是女频剧。另一个变化是家庭、都市题材为代表的写实类题材增长显著,而以战神、赘婿为代表的虚构类题材下滑明显。以《金榜题名之寒门状元》为例,该剧讲述了逆境中的女主角努力学习考取高考状元的故事,踩准家庭、逆袭、都市赛道,登上WETRUE短剧热度榜第一。
娱乐资本论在分析文章中指出,男频剧的下滑受多方因素影响。一方面是严格监管下,长在男频爽点的“暴力”“色情”等大量题材被禁,创作空间变窄。另一方面是男频剧题材较为单一,套路感极重。不像女频剧,除了“霸总”甜宠,还能衍生出职场、复仇、大女主成长、女性互助等多个细分题材。
从观众角度来看,女频剧的崛起也是有迹可循的。在澎湃微短剧调研中,中度、重度和超重度微短剧爱好者的女性比例均高于男性。在受访者最认可微短剧的五大理由中,“微短剧能提供情绪价值”提及频次最高。在情绪价值方面,男频剧的“爽点”往往由社会权利驱动,而女频剧则善于在情感关系中建立共鸣感和安全感。
免费短剧崛起,付费短剧萎缩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以下简称微短剧洞察报告)指出,2024年1-12月,长视频、短视频、小程序和短剧APP平台共上线了3.6万部微短剧。其中,只有4%的微短剧上线“爱优腾芒B”“抖快”等头部视频平台。
这种看似正规军干不过野路子的趋势,其实和微短剧的发行模式有关。目前主流的三种微短剧发行模式分别是:投流微短剧、端原生微短剧和会员微短剧。
投流微短剧(IAP)以竖屏为主,单集平均时长1-5分钟,多在小程序或独立的短剧APP上发行;端原生微短剧(IAA)多在头部短视频平台(如抖快)依托账号播出,采用免费观看+看广告解锁剧情的模式;会员微短剧(IAAP)以横屏为主,单集在10-20分钟,主要在“优爱腾”等头部综合视频平台播出,依托视频平台的会员体系。
微短剧洞察报告指出,2024年11月,免费短剧的市场占比首次超过付费短剧,成为短剧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这种变化也符合普通人看微短剧的付费意愿,澎湃新闻在去年9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微短剧公众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澎湃微短剧调研)显示,在4703份有效样本中,54%的受访者看短剧从未付费。“没有内容付费习惯”“微短剧不值得我付费”是受访者不付费的两大原因。
演员不是行业头部收入群体
微短剧演员的收入高低,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微短剧洞察报告指出,综合各招聘平台来看,微短剧演员的平均薪酬处于行业尾部。明显低于主编、投放、制片等职业,与人们印象中影视行业的薪酬分布有一定的出入。
微短剧的参与主体要比传统影视行业更多元,除了演职人员,参与制作微短剧的还包括了信息流广告公司、MCN机构、微短剧制作公司、影视工作室、导演工作室等等。对于微短剧而言,演员阵容并不是吸引观众和投资方的主要因素,相较之下,购买版权、编写剧本、投流等更加重要。因此,能分给演员的钱自然变少了。
从不同从业者的视角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演员在微短剧行业的变化。微短剧演员王满婷在接受大众日报专访时表示,微短剧演员的片酬也分三六九等。微短剧挣钱的神话与演员也并无直接关联。一部剧爆火,充值过亿,赚钱的主要是出品人和投资方,演员只是拿着固定的片酬。
众星光影CEO邱鹏在接受DataEye短剧观察采访时表示,前几年演员薪酬通常占一部短剧成本的10%-20%左右,现在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30%-40%,部分短剧的演员薪酬已经达到50%。同样是主演,头部演员的日薪可达1-2万,而一些腰部或尾部演员可能只有1000-2000元/天,相差5-10倍。
微短剧植入,有新的玩法
观众在看微短剧,品牌也在看。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内容形式,正成为品牌营销的新战场。双11期间,天猫联合快手星芒短剧推出15部独家冠名的精品短剧,包括《拯救不开心计划》、《归来的她》、《女顶流的紧急挑战》等。
不同的品牌,打法也不同。天猫专注于独家冠名精品剧,而抖音商城则以IP植入为主,投放时间节点相对分散,主打放大IP效应为品牌活动曝光助力。
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广撒网”式的营销,食品饮料行业更偏爱和短剧深入合作。例如,2024年8月上线的短剧《重生之吃货皇后惹不起》,讲述了女主角“周莫”(谐音“周末”)从古代穿越到现代成为人气女演员,与同样穿越而来的肯氏集团总裁“肯尚肖”(谐音“肯上校”)展开的一系列故事。而这部微短剧,其实是肯德基“周末疯狂拼”活动的创意广告,并在抖音端获得1.4亿的播放量。
(作者 孔家兴 卫瑶 王韫绮 来源 澎湃新闻)
统筹:梁冰
编辑:许怡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