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黄帝故里、老家河南、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IP影响力,增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效应。加快建设黄河古都群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支持郑州、开封创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省两会上,聚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委员们谈感想、谋实招、献良策。

加快建设河南文化艺术数据库

“提升黄帝故里、老家河南、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IP影响力,增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效应。加快建设黄河古都群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支持郑州、开封创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省两会上,聚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委员们谈感想、谋实招、献良策。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省政协委员程青梅看来,我省需要进一步加大考古发掘力度、科技赋能力度,以新技术、新业态、新规模赋能5000年文明底蕴,焕活文化遗存的时代价值,打造“考古强省”“文化强省”的超级IP品牌。

“近些年,我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经取得了多项显著成果。但河南历史文明灿若繁星,还有很多尚未研究或流于民间的文化艺术资源和文化艺术遗存,尚未进行系统普查和数字化信息采集建档。”程青梅说。

围绕加快建设河南文化艺术数据库,程青梅建议,加强组织领导与沟通协作,加大政策支持与人才培养,组织开展河南文化艺术资源普查工作,通过实地走访、文献查阅、民间征集等方式,确保无遗漏地摸清文化艺术资源底数。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各类文化资源进行图像、音频、视频、文字等形式的数字化采集,再进行细致的整理与专业加工,最终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搭建文化艺术数据库。

推动现代化新型书院建设守正创新

“书院是古代的人文大学、国学重镇,当代书院的发展也呈现出蓬勃之势,许多新型书院不断涌现,并对当下文化建设产生着积极影响。”省政协委员常艳建议,要推动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相适应的新型文化载体,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传播开来。

常艳认为,现代化新型书院建设应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新型文化载体: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加强智库建设、搭建交流平台、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等措施,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新即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将古时风华与当代价值有机结合。书院的发展应具备文化架构能力和学术支撑,具备跨地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在新媒体语境下开展普及传播,弥合空间距离。同时注重跨学科的教育合作,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开展好国际文化交流工作。

全面提升河南文旅品牌影响力

在如火如荼的文旅事业发展中,河南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对河南文旅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全面实现提质增效、优化发展路径已是当务之急。

“我们要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引领下,着力打造‘最早中国’、少林、太极、根亲、姓氏等文化品牌,支持凸显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跨地市合作的联合品牌以及文旅IP创设品牌建设,构建品牌梯队,全面提升河南文旅品牌影响力。”民进河南省委会建议。

同时,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考古遗址公园+文博场馆等文旅文创综合体。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智慧文博馆及公园建设。主动对接高品质、高流量信息载体,实现资源信息嵌入,增强IP价值。建设“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展示体系,形成国家公园的规模化效应。开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考古中国”等系列精品线路,增强体验感。

探索文旅下沉基层市场新途径。利用展品交流、数字化呈现等方式送展下乡,通过乡村文化大集,惠及乡村群众。邀请乡村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走进文博场馆,实现“走出去,请进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在‘文化自信自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中,激活乡村非遗刻不容缓,这既是守护文化根脉的使命担当,更是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的务实之举。”省政协委员张晓亮建议,省文旅厅应担当主责,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专业文化机构,发起成立“乡村非遗挖掘智库联盟”。对标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铸魂”要求,制定系统的非遗普查与深度调研方案,整合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力量,投入专项经费。省农业农村厅协同文旅厅,聚焦“三产融合”发展路径,挖掘乡村特色产业与非遗文化契合点,打造一批集非遗体验、农事观光、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田园非遗综合体”示范项目。给予项目前期规划、土地流转、基础建设等全方位政策支持,借助电商直播、社群营销等新零售手段,拓宽“非遗+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从田间到舌尖、从文化到消费的无缝对接。

打造跟着微短剧去“打卡”的新潮流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持续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我省文旅品牌已逐渐在国内外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河南文旅的发展目标不再是从“0”到“1”,而是借助更多方式实现从“1”到“100”的跨越。而微短剧作为一种快速传播的媒介,创作周期短、成本低,可以有效地扩大河南文旅的影响力、辐射力,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和游客前来体验。

省工商联建议,设立“微短剧+文旅”专项扶持基金,让从业者享受到实打实的优惠,使其更有底气地去为文旅内容量身定制出专属的微短剧产品,避免资本运作侵蚀文化价值。打造微短剧全产业链生态,建立微短剧产业生态合作服务平台、培训孵化基地、打造省市级的微短剧产业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培养一批能创造新模式短剧的专业团队。同时,从省级层面出台微短剧行业的管理规范与机制,保障数据安全。

“微短剧的核心是内容创作,而文旅产业的核心是服务体验。”省工商联认为,应由省文旅部门牵头,聚焦“中华文明起源和文化传承故事”“黄河文化故事”“轩辕黄帝文化”等核心主题内容,组织“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创作行动计划,促进微短剧与河南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线下经济融合交会,推动一批省、市级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打造跟着微短剧去“打卡”的新潮流,开发与微短剧相关的周边产品,如服装、饰品、纪念品等,进一步扩大微短剧的市场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丰富粉丝的消费体验,也能进一步推动微短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文旅行业踏浪而行。

记者 赵文静

来源:郑州日报


编辑:刘婷婷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