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走得多远,始终不要忘记你为什么出发。”国防部原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说。

2017年4月27日,杨宇军以一个标准的军礼结束了该场新闻发布会。这是杨宇军最后一次亮相新闻发布台,也是他军旅生涯的告别主持。脱下军装之后,杨宇军最终选择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的新任院长。人生的后半场,他开始为培训更多的新闻发言人而努力。

1993年7月,杨宇军从外交学院毕业后“携”笔从戎,进入国防部外事办公室(现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工作。杨宇军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够参军入伍是此生让他最骄傲的事情,也是他儿时的梦想。

在25年的军旅职业生涯中,杨宇军历任参谋、处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副局长、新闻局局长,在不同的岗位上迎接一次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什么选择退役到高校任教?面对外界的关切,杨宇军这样说:“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感悟。”

是怎样特别的感悟呢?初冬时节,正观新闻记者与杨宇军进行了一场深入访谈,面对镜头,他说,“心怀理想,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样才能够把工作做好,过好生活。”

正观新闻记者专访原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

1                        
谈经历                       

正观新闻记者:众所周知,您是国防部第四位新闻发言人,从2010年到2017年,坚守了7年多时间,备受瞩目。现在回过头来看,新闻发言人对您的军旅生涯乃至职业生涯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有哪些难忘的印记?

杨宇军:国防部的新闻发言人,首先是个军人,然后是军队的新闻发言人。对我生涯影响最大的,自然也是几十年的军队经历。

作为军人,强调忠诚,讲究纪律性,既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又要有敢打必胜的决心。但新闻发言人和普通军人又有所区别,因为面对的受众,不仅是军队的全体官兵,还有广大人民群众,同时还面向国际社会、海内外媒体等,这要求既要有刚的一面,同时刚中还要有柔的一面。

做了那么久新闻发言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场国防部例行记者会,那天是2017年4月27日。因为就在几天前的4月23日,是海军成立68周年,我们对外发布的一张配图出现了一些失误,一条祝海军生日快乐的微博,被网友指出配图疑似出现外国军舰飞机。

一看到问题,我跟同事就一起开了个会,大家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我们工作确实有瑕疵之处,网友批评是对的,我们应该虚心接受,认真改正。

第二,有人建议我赶快删除微博图片,但是如果我们真把这张图片撤了,或者把评论关掉,大家会说什么?可能会认为我们只能接受表扬,不能接受批评。不仅会对我们的能力,也将会对我们的态度产生质疑,所以图片不能撤,评论也不能关。

第三,当时虽然有很多人在转发、评论,但是总体上量还不是太多,而且网友主要是说我们国防部小编缺少军事常识,得好好补补课学一学,这是很客观的建议,我们也都接受。所以我们想要先观察一段时间,根据舆情变化再作决定。

没想到后来几天,评论越来越尖锐,有些境外媒体也趁机煽风点火。如果官网只发一个情况通报,或是道歉声明,可能无法向大家做出满意交代,所以决定在27日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向记者当面回应。

回应的核心有两条,第一,疏忽虽在小编,但责任领导担,作为国防部新闻局的局长,我来承担责任,不会甩锅给“临时工”。第二,告诉大家,我们不把图片撤掉,也不把评论关掉,就是要以此作为警醒,警示我们今后要更好地为公众、媒体提供信息服务。

令人意外的是,回应效果超出预期,国内媒体以及广大公众对这种敢于承担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给予了普遍热议和广泛好评。

点击查看2017年相关新闻报道

(受访者供图)

正观新闻记者:从部队到高校,跨度还是蛮大的,是什么样的契机令您选择到高校任教?

杨宇军:从部队到高校,这个跨度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因为相同点都是在同一个工作领域,还是聚焦在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只是接触到的议题范围更宽了。

到高校任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2013年,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成立了一个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主要就是培养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同时成立了中国传媒大学媒介公共事务研究院,主要负责从事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危机沟通、国际传播等领域的科研、咨询、培训工作。

另一个原因,因为我毕竟有7年多担任发言人的经历,也有一些体会感受,我觉得能够把这些体会感受和更多的同行去分享、交流,也比较符合我的专业,因为这些原因,来到了这样一个岗位。

原国防部新闻发言人 杨宇军

2                        
谈专业                      

正观新闻记者:从新闻发言人到新闻教育者,您的身份变了,职责也变了,对此,您有何新的感受?

杨宇军:首先,我觉得谁当发言人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中国国防部新闻发布制度本身的建立。

1983年,外交部率先在国务院各部委建立发言人制度,召开例行记者会,1988年开始,记者可以在记者会上提问,1997 年取消对提问次数和记者会时间的限制。一直到了2003年之后,政府的绝大多数部门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但是只有国防部等少数几个部门没有。

那时,中国军队的发展建设老百姓也都很关注,好奇军队现代化建设能力怎么样,能不能够有效履行保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任务,国际社会也很关注中国的国防政策和军队建设情况,所以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在2007年,经批准成立了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和副局长担任新闻发言人。

对我来说,这份工作挑战很大。我自己不是新闻专业出身,更多的是靠实践中的摔打锻炼,更多是在工作中的学习,压力其实很大。毕竟作为国防部发言人,是代表军队、政府、国家发声,这时候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可能都会被关注,如果讲得不准确,或者表达不到位,都可能引起误解、误读。

日常大家的工作时间是8小时,但新闻发言人这份工作,属于军队任务,没有时间限制,不分白天晚上,不限节假日、工作日,即使当天不接受记者采访,不开发布会,但也要随时做好准备,始终保持一种精神高度紧绷的状态,这方面也很有压力。

幸运的是,我最初担任新闻发言人时,有一位好班长、好大哥,当时我是副局长,局长是耿雁生。

虽然都是初次当发言人,但是耿局长参军比我要久,经验比我丰富,对军队宣传等各领域工作都很熟悉,我可以随时向他请教、学习。除此之外,我们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团队,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

以前在台前讲,现在转为了幕后和别人沟通交流,帮助别人策划,要说区别,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面对的是媒体、公众,现在的工作主要面对的是学生、老师、同行等。

面对媒体,我的工作的重点是介绍中国国防政策和中国军队情况,目的是让外界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军队和国防。而现在,我的主要课程是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领导干部如何同媒体打交道、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和学生、同行等交流、探讨和分享我当发言人期间的实践经验。

(受访者供图)

正观新闻记者:您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后,主要研究的方向和领域是什么?对待媒介与公共事务的关系您如何看待?对移动互联时代对媒介的冲击和挑战,您又有哪些建议?

杨宇军:现在主要负责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危机沟通、国际传播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咨询培训工作。媒介与公共事务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些年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对于整体媒体格局、传播方式、舆论生态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当然这些影响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从挑战的角度来说,因为现在每个人只要有一部手机,那人人都是记录者和传播者,这种新的传播方式,给我们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另一方面,从机遇方面来看,自媒体人使用新媒体,传统媒体的记者也都在使用新媒体,但是传统媒体有丰富的新闻采访报道经验,还有更多的人脉和资源,往往都是一个团队、组织一起工作,在这方面有更强的专业能力。

生活中时常有一些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贵在早、贵在快。

早说比晚说好,自己说总比别人说要好。我认为在这些事情上,要持着开放透明的态度,尽早去公布相关事件的真相,及时向社会公布真实的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主动设置议题,也是能够最大限度避免谣言、传言产生的最根本办法,让谣言无路可走。

3                        
谈思考                      

正观新闻记者:您平时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有什么兴趣爱好?

杨宇军: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大学其实都挺忙的,日常时间占用比较多。

谈到业余爱好,就是读书和锻炼。我现在因为工作原因接触面比较宽,各方面的知识都要了解一点,虽然不是系统性地了解,但多多少少各方面都要知道一些。

当然有时间也会去锻炼,毕竟过去在部队是定期有体能考核,我也养成习惯了。年轻时喜欢踢球,现在参与比较多的是徒步走路,以前还经常参加一些公益组织的远足活动,一边走路、爬山,一边给公益项目筹款。

正观新闻记者:当初您说,退役是因为对家人的亏欠,想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在您退役后一直到担任院长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是不是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了?

杨宇军:坦率讲,退役后陪伴家人的时间确实比原来多了,过去做新闻发言人,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始终处在待命的状态,现在任务尽管也很重,但是不用一直紧绷着,能有更多时间陪家人。

最初退役的一两年时间里,我把更多时间给予家庭,这也是我应承担的一些责任。后来,随着我在学校的工作强度逐步加大,我家里人也特别支持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

(受访者供图)

正观新闻记者:对于想要从事新闻事业的年轻人,您有哪些建议或寄语?

杨宇军:首先,新闻应该说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刚性需求。现在自媒体多了,信息多了,并不意味着新闻的刚性需求就不强了,我认为恰恰相反。因为现在大家看到的信息太多了,真假难辨,这时更需要有真实、权威、可靠的信息提供给公众。

真实的信息谁能提供?我觉得最有能力,也最有责任、有义务去承担这项任务的人,就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所以新闻的作用,比过去并没有减弱,反而是增强。

对年轻的新闻学子,也谈不上什么激励,我希望大家还是要心怀理想,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样才能够把工作做好,过好生活。

正观新闻记者:能否分享一些您的人生哲学或格言?

杨宇军:我觉得人其实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可能会对社会、对理想、对人生、对未来都有不同的感悟。

我现在这个年龄,我的这些经历,当前的这些工作,平时想的最多的一句话:不论你走得多远,始终不要忘记你为什么出发。



编辑:孙露青
统筹:石闯 李记波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