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寻访之旅|半年客流量破100万,红旗渠精神闪耀新时代

入冬之后,气温骤降,而在洹河月亮岛的夜晚,却是光影交织,人声鼎沸。人群的欢呼声将寒冷一点点驱散,伴随着铿锵的战鼓声,一场穿越三千年的盛宴在此上演……

古都安阳,令人向往。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先后考察红旗渠、殷墟遗址等地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安阳有什么?

安阳殷墟遗址

这里有“殷墟遗址千年古”“一片甲骨惊天下”;有“国之重宝司母戊”“千年往事曹操陵”;有“红色圣地红旗渠”“光电盛宴洹河游”……11月12日,郑州报业集团“沿习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寻访之旅”抵达第三站安阳,寻觅文旅高质量发展之钥,探访安阳文化魅力之源。

数字化讲解、特色研学游……甲骨文成爆款IP

嗅一口空气,满是冬的寒意,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抬眼望去,此处却是万里无云,碧空如洗。

在同一片天空之下,3300多年前是怎样的景象?踏入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大门,一块刻有“甲骨文发现地”的石头赫然挺立,其后数十米便可见殷墟博物苑的大门。“大家看到的整扇大门是由甲骨文中的3扇呈‘门’字形状的小门组成的……”讲解员郭凯介绍。

穿过殷墟博物苑的大门,一尊方鼎矗立在众人面前,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司母戊鼎。“这是司母戊鼎放大一倍的复制件,真品现存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这么重的鼎不仅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郭凯向众人介绍。

拥有3300多年历史的殷墟,如今正向爆款IP方向发展。殷墟景区副总经理张鑫告诉记者:“我们拟通过运用5G全息投影、环幕投影、‘AR、VR、MR’动作捕捉交互系统、元宇宙等新兴技术进行数字化升级,并围绕甲骨文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今年,我们围绕甲骨文IP,联合多个文创产品设计团队推出的‘福’字春联套装、文创雪糕、笔记本、保温杯、冰箱贴等产品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不只是殷墟景区,其周边地区也掀起了认识甲骨文、发展特色文旅的风潮。

安阳市武官村司母戊研学基地:探寻汉字之源,品味甲骨神韵

“最我中华,甲骨文明……铸梦圆梦,祥吉云虹。”距离殷墟两公里之外的殷都区武官村司母戊研学实践基地,一群小学生正在齐诵《大美甲骨颂华章》,这正好是殷商文化主题研学实践的一环。

1939年,武官村村民吴培文和家人挖出了一尊巨大的青铜重器——司母戊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吴培文几经波折,才使这件国宝免于落入侵略者之手。

如今,司母戊鼎的埋藏保护地——吴家大院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培文之孙吴苏桉则传承祖父保护司母戊鼎的精神,探索起殷商文化研学之旅。他认为,用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的爱国心,重拾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看来,殷墟、青铜器、甲骨文、周易文化…是安阳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也是最好的研学实践基地,让殷商文化可以触摸到。

令他惊喜的是,殷商文化研学实践推出几年来,颇受欢迎。从小学生到高中生,目前该研学实践基地已接待数万人。吴苏桉表示:“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甲骨文汉字,参观青铜器制作过程,参与甲骨文青铜器和饕餮纹饰的雕刻,还可以拿起考古工具,沉浸式体验文物发掘,希望这种形式能让更多人探秘殷商文化起源,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逛博物馆要含着棒棒糖?当高陵遗址碰上黑科技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前曹操的雕像

“哇,太酷了!”在安阳市殷都区西高穴村一处广场上,不少游客站在一尊高大的雕像下啧啧赞叹、合影打卡。雕像上的他骑在扬起前蹄的马背上,目光凌厉,手执马鞭,眺向远方……雕像下方的“魏武挥鞭”4个草书大字印证了他的身份: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曹操。

2023年4月29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整体采用黑红主色调,其前方广场的过道两侧排列着“曹”字旗帜,置身其中,那段烽火连天、群雄逐鹿的往事似乎穿越千年时空,滚滚而来。

“我们面前的这块石头叫做慰项枕,是曹操生前常用来缓解头痛的石枕,有些游客过来‘看望’曹操,还特意带上了布洛芬。”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内,讲解员妙趣横生的讲解让人忍俊不禁。

在参观过程中,还有不少游客一边品尝着棒棒糖,一边若有所思地点头认可,让人不禁思考:难道棒棒糖和曹操有什么特殊联系吗?

原来,这是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推出的黑科技“骨传导棒棒糖”,一端是美味的可食用棒棒糖,另一端则是骨传导语音棒,游客可一边吃着糖,一边听着讲解。为符合当代人对健康的要求,博物馆方还贴心地选用“0蔗糖,不龋齿”的原料。

“如果在博物馆内见到‘曹操’‘刘备’活了过来,也请不要惊慌。这是我们打造的剧本杀互动项目,游客可以在与真人NPC的互动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宣教部负责人路耀棋介绍,博物馆还针对青少年设置了寻宝游戏,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可能会有传统民间杂技、汉代歌舞表演、曹操大讲堂等公益活动,“目前刚开馆几个月,但我们设置的讲解和游览形式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让我们有信心探索更多新路子,让每个人在游乐中认识到真实的曹操,了解到这段千年往事。”

“一眼三千年”“洹河夜游”实景秀圈粉百万

安阳“洹河夜游”表演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首激昂的《满江红》在安阳市月亮岛上回荡。洹河河岸几十盏射灯散发着红色灯光,富有动感地转动,将岳飞的豪壮襟怀衬托得淋漓尽致。

这是安阳的“洹河夜游”项目,位于殷墟遗址保护区内,景区坐落于殷都区殷都桥西侧月亮岛,依托殷墟为背景,以殷商文化为主线策划的大型实景行进式夜游演出,是集演艺、灯光秀和旅游的综合性文化活动。

安阳“洹河夜游”:倾听千年古都回响,领略洹水安阳夜韵

“一眼三千年,洹水画中游。”记者一行跟随讲解员走上游船,泛舟洹河之上,穿梭殷墟、博物馆、月亮岛之间。华灯煌煌,水舞银蛇,喷泉如婀娜舞者,翩翩起舞,甲骨文字、饕餮图腾浮现于河面上,让人目不暇接。

以水为媒,以光影为语言,水光交融下充分展示了安阳当地文化特色,时值冬季,看台上仍坐满了观众,体验这场独具特色的视听盛宴。

“整部剧都是为了宣传安阳传统文化,为安阳文旅尽一份力。”演员团队的负责人、暮年岳飞饰演者李瑞博告诉记者。舞台除了慷慨激昂的《宋金风云》,还有《上古图腾》《殷商甲骨》《秦汉水魂》。铿锵有力的鼓声和厚重的殷商文化在舞台上完美融合,少女们身着轻盈水袖长衫,踏着盘鼓,长袖飞舞,尽显秦汉乐鼓风采。

这是一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洹河夜游”自推出以来,每晚都灯光璀璨、座无虚席,国庆期间客流量更是突破百万人次。“洹河夜游”在夜经济和演艺市场方面下足了功夫,演艺节目依托安阳历史和汉字文化,实景结合光影艺术,打造出美轮美奂、震撼人心的演出效果。星光集市不仅体现了安阳的物质文化,更蕴含了安阳的历史和传统,拉动消费效果显著。

到红旗渠不仅为了“游览”,也是给精神“补钙”

参观者在林州红旗渠纪念馆内参观听讲

“吴祖太、任羊成、常根虎、郭秋英、王师存……”11月13日,在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内,工作人员指着一面墙进行解说。上面刻满了81个名字,这是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的牺牲者名单,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林州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青年洞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青年洞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红旗渠精神化作参观者们的一声声呼喊,在这山间无数次回荡。不少学校、机关单位、企业等组织学生和职工前来参观红旗渠,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走一次红旗渠、推一把独轮车、抡一次开山锤、抬一次太行石、吃一次民工餐……”青年洞打造了“十个一”特色研学实践教育课程,鼓励游客沉浸式体验红旗渠开凿之艰辛。红旗渠青年洞管理处主任刘志华介绍,2019年全年青年洞约接待100万人次,而2023年仅上半年就达到了这个数据,“大家不仅为了‘游览’,也是给精神‘补钙’”。

“红旗渠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指引。”青年洞讲解员宋现珍回忆起2022年的一次抢险救援,“当时正值夏季汛期,景区的一部分游船被冲走,大家互相加油鼓舞,脱下上衣冲向齐腰深的水中,将船一个个打捞上来,没有任何人为此胆怯,我觉得这就是红旗渠精神的生动诠释。”

穿村而过的渠,依渠振兴的村

林州庙荒村“蝶变”记:从荒村到旅游村,火了乡村富了乡亲

“梆梆、梆梆”,一声声有节奏的劈柴声从古色古香的农村小院里传了出来,村民李卫青的丈夫正在为游客准备农家饭的柴禾。

这里是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位于太行山脉脚下,是红旗渠唯一穿村而过的村庄。站在村民的小院内,便能听见群鸟鸣叫,向西远眺,绿白相间的重叠山脉起伏靠拢过来。凭借优美清净的自然环境和红旗渠精神的红色品牌,庙荒村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村民也抓住机会办起了民宿。

“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日子也越来越好了,今年大概挣了四五万元,现在也不去外地打工了。”54岁的李卫青告诉记者。

在李卫青家附近的刘海周家也开了间民宿,他把自己家的小院改造成了10间民宿,吸引了老年人来这里养老。他的女儿是一名古筝老师,每逢节假日,也会带着学生来到清静的小院弹琴教学,“老人在这里听听琴,看着小孩子学琴的热闹景象也挺开心。”刘海周说。

庙荒村利用“红旗渠精神”这一红色品牌,借力红旗渠干部学院,吸引多家研学培训机构在庙荒村建立研学基地,形成了一条集红旗渠研学、生态观光、乡村旅游、民宿、采摘为一体的乡村研学产业链,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年收入20余万元。

作为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庙荒村经历了从“荒”到“美”、从“穷”到“富”的村的“蝶变”,先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等荣誉。庙荒村支书郁林英说:“从一个贫困村到现在努力创办五星支部先进村,一点一滴,我们挺自豪的,在逐年的发展中,村上的老百姓都受益了,希望未来能继续依托红旗渠精神,扎实稳步地让村子实现乡村振兴。”

千年殷墟,魏武高陵,红旗渠畔,文旅振兴。

中华文明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安阳见证着这一过程,它见证过襁褓之中的中华文明,如今安阳又乘上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未来,这座有着3300余年历史的城市将继续向世人敞开怀抱,向世界发出华夏之声。安阳,正见证着一个文旅融合、未来可期的新时代款款走来。

【记者手记】

“古都安阳,令人向往。”看过安阳的宣传片后,一直心怀期待。然而,作为采访团队的“00后”一员,平生第一次踏上安阳这片土地,彼时的我并未意识到,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震撼之行、惊奇之旅。

在一道道饕餮纹理之间,在一件件青铜器中,尤其是站在司母戊大方鼎前时,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新奇,又感到无比亲切与安心,那种安稳与自信,或许源于作为华夏儿女的文化基因深处。

最让我震撼的还是红旗渠,为了吃上水,林县人拼个头破血流也凿出一条渠,这是对生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能将红旗渠精神铭记于心,又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呢?

此外,“洹河夜游”使我打破了对实景表演的固有印象,在月亮岛上,身穿主办方提供的御寒军大衣,在现场欢腾的火苗中,在几百架无人机带来的声光电盛宴中,我感受到技术与文化的碰撞,那是古今交融的魅力。

古都安阳,的确令人向往。

总策划:卢士海

总统筹:程玉峰

策划:李韬  安学军  王长善  王攀  方静

执行:石闯 卢林 舒晗 刘卫清  刘国红  陈君平  郑治红


统筹:石闯 李记波
编辑:程绮航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