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文教的宋代,工匠出身的李诫是个被埋没的人才,《宋史》没有为他立传,明清两代《郑州志》《郑县志》也无他的个人传记。

关于李诫的生平,史书上鲜有记录,只知道他字明仲,是北宋时期建筑家,郑州管城县人士,生于新郑,安葬于新郑,有且仅有一部《营造法式》传了下来。这本书集历代建筑之大成,是我国建筑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位中国建筑史上的巨匠,在宫庙楼宇的建筑世界沉默耕耘,屡出佳作,却忘了在青史上留下个人痕迹。李诫的故事,就是对传统大国工匠精神的具象演绎。

李诫像

“南望朱雀门”

建筑巨匠,崭露头角

现在的朱雀门

李家累世为官,元丰八年,李南公官至河北转运副使,李诫尊父命进献贺表并送方物,因此得以恩补郊社斋郎。在宋朝,荫补出身的官员升官受到诸多限制,往往终身只是中下级官僚。李诫却由于自己的突出表现,为官期间连升十六级,几乎每次升迁,都与完成某项重要的建筑工程相关。

李诫自元祐七年(1092)起从事宫廷营造工作,在北宋王朝为官多年,“干局明锐”,监掌宫室、城郭、桥梁、舟车营缮事宜。在职期间,他完成的建筑工程包括但并不限于——五王邸、辟雍、尚书省、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成殿、开封府廨、太庙、钦慈太后佛寺、班直诸军营房等。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范成大路过汴京,作《州桥》一首,用白描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诗中所提的朱雀门,正是李诫主持建造的。

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神,朱雀是南方之神,城市南门因此被称为朱雀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均有关于汴京朱雀门的演绎。

朱雀门建成后,李诫对自己的作品非常得意,亲自撰写《重修朱雀门记》,用小篆书丹以进,献给皇帝宋徽宗,徽宗看后大喜过望,下令将全文刻在碑文上,立于朱雀门下。

李诫浮雕图

“考究经史群书”

编修《营造法式》,承前启后,惠及千秋

李诫的父亲和兄长均被列入《宋史》,只可惜评价不高。反倒当时只是技术官员的李诫,虽未能在《宋史》里留传,却自有传世巨作《营造法式》流传后世,在岁月的涤荡中愈见明亮。

忧患多从安乐生,北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大小官吏贪污之风渐起,营建工程的奢侈浪费触目惊心。

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制定了以理财为先的一系列新法,力主勤俭。与此同时,“熙宁中敕令将作监编修”《营造法式》,整顿建筑方面的混乱现象,以杜防贪污盗窃。但后来,王安石被两次“罢相”,适应变法要求而编制的《营造法式》不免受到干扰,成书“徒为空文,难以行用”。

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恢复了王安石的新法,绍圣四年(1097年)又敕令将作监李诫重新编修《营造法式》。接过编撰《营造法式》的重任之前,李诫已经在将作监积累了足够多的资历,“其考工民事,必究利害。坚窳之制、堂构之方与绳墨之运,他皆已了然于心。”

《营造法式》工程样图

为编写《营造法式》一书,李诫“考究经史群书,并勒人匠逐一讲说”(程俱代傅冲益撰《李公墓志铭》),历经三年多的心血终于成书,并送给在京有关部门参考。

三年后的徽宗崇宁二年,李诫以营造制度工限等“内外皆合通行”为由,奏请刊刻《营造法式》,作为官定的建筑规范,小字刻板,在全国正式发行。

《营造法式》全书共三千五百五十五条,其中三千二百七十二条“系自来工作相传,并是经久可以行用之法”,总结了历代工匠的宝贵经验。李诫还根据各项造作需要参考的画图,绘制出图样,全书编制得非常周密,切于实用。

这本书统一了建筑规格,明确了设计施工的制度,制定了估工估料的定额,对土木建筑方面的管理和改革大有裨益。可以说,这本书是目前有据可查的,第一本古代官修的用于指导系统营造实践的工程书籍,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除了搞建筑,史料记载李诫还是一位书画兼长、精通音乐的多领域艺术家、学者,可惜作品均已失传。

《营造法式》房屋构造剖面图

“一种深情谁得似”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李诫情结”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成婚。陈学勇《林徽因年谱》中说,“他们选定此日举行婚姻大典,含纪念宋代建筑学家李诫的意思,宋代为李诫所立碑刻中关于李诫仅留下这么一个日期”。

1932年8月4日,“林徽因子梁从诫出生于北平协和医院”,而其“取名从诫”,仍是“意在纪念宋代建筑学家李诫”。从中可见梁思成与林徽因对李诫崇仰之深。(陈学勇《林徽因寻真》)

梁思成与林徽因

时间回到1918年,朱启钤“过南京,入图书馆,浏览所及,得睹宋本《营造法式》一书。于是始知吾国营造名家,尚有李诫其人者,留书以验世……于是一面集赀刊布,一面悉心校读”,先后刊行石印本及仿宋本《营造法式》。

1925年11月,梁启超自朱启钤处获赠了仿宋本,认为“其书义例至精,图样之完美在古籍中更无与比,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因而远寄美国,转赠予梁思成与林徽因,“俾永宝之”。

拿到《营造法式》的梁思成,首先是一阵惊喜,但随之又是莫大的失望和苦恼——因为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竟如天书一样,无法看得懂。此后,梁思成潜心研究,倾尽心血,终于破译这本“天书”,写出《营造法式注释》,详细介绍原文所述种种。

千年觅知音,英雄惜英雄,从1103年李诫编成《营造法式》,到2001年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全书出版,时间跨度近900年。两位建筑大师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泽被后世。

李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乡郑州筹建李诫纪念馆

遗憾的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建筑家,后世所留关于他的文字记载却少之又少。

《宋史》没有为李诫立传,《郑县志》仅有寥寥几句关于李诫的记载:郑州管城人,北宋大观四年二月(公元1110年)卒,葬于新郑梅山。惟有程俱《北山小集》所著录的“为傅冲益作”《宋故中散大夫知虢州军州管句学事兼管内劝农使赐紫金鱼袋李公墓志铭》稍传其事。

据墓志铭,“公讳诫,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人……时公在将作且八年,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坚窳之制,堂构之方,与绳墨之运,皆已了然于心,遂被旨著《营造法式》,书成,凡三十四卷,诏颁之天下”,大观四年(1110年),“公之卒,二月壬申也”。至于李诫生于何时、享年若何,墓志铭内均未叙及,成了未知数。

李诫墓的位置,今属郑州新郑市龙湖镇梅山脚下的于寨村西。2001年,李诫墓被评为新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这些还远远不够,故乡郑州正在尝试用更多的方式,记录这位建筑大师的生平与贡献。

在梁思成关门弟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的倡议下,2022年11月7日,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官网发布有关“李诫纪念馆暨中国营造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建设规划公示。目前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为一代建筑巨匠书写生平成就,为中国建筑文明在当代的传承添砖加瓦,为郑州这座古都留下独一无二的文化标签和资源。


统筹:王绍禹
编辑:张晓璐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