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以其娱乐性,思想性,文学性,占据武侠世界的半壁江山,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金庸武侠剧,曾经万人空巷。
曾经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侠。现在这句话应该改为:金庸武侠已经走向世界,被更多的海外读者所青睐。
2021年4月,英文版《射雕英雄传》在英国出版发行,引发国外读者的阅读浪潮。
金庸先生共有15部武侠小说,那么,哪部小说的影响力最大?
香港著名小说家、金庸的好友倪匡这样评价: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作品中被普遍接受的一部,最多人提及的一部,自《射雕》之后,再也无人怀疑金庸的小说巨匠的地位。这是一部结构完整得天衣无缝的小说,是金庸成熟的象征,《射雕》是金庸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是绝对毋庸置疑的。

《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是金庸早期的作品,也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作品。今天,十里春风侠客行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射雕》的影响力为什么这么大?以及射雕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爱国情怀。

一.以宏大历史背景为小说的主体氛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射雕英雄传的时代,含有宋金对峙时期,蒙古草原的崛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成吉思汗灭金,灭花刺子模等历史事实。
乱世是一个气势恢宏的历史背景,乱世必出英雄,这是主角的历史使命。
小说主角郭靖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慢慢成长起来。
金庸将主角郭靖置身那样的历史背景之中,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起成长,郭靖见证了那个时代下的历史风云。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关于成吉思汗的崛起历史,在金庸射雕之前,从来没有人将成吉思汗写入小说,更别说写尽武侠小说中了, 金庸先生属于首创,且取得巨大的成功。
而关于成吉思汗的发迹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属于一种空白。
由于元朝属于外族统治,以蒙古文为官方语言,蒙古历史并没有流传下来,只有蒙古文的《蒙古秘史》,原名是《忙豁仑纽察脱必赤颜》 。金庸大胆引入此《蒙古秘史》中的历史故事,加以艺术加工,再现了成吉思汗的那段不为人知的英雄发迹史,具体见我的往期文章:一部有字天书《忙豁仑纽察脱必赤颜》,造就一部《射雕英雄传》
将主角郭靖融入其中,经历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漠北草原之上,夏草青青,冬雪皑皑,晃眼间十年过去,郭靖已是个十六岁的粗壮少年,距比武之约已不过两年,江南六怪督促得更加紧了,命他暂停练习骑射,从早到晚,苦练拳剑。
朔风渐和,大雪初止,北国大漠却尚苦寒。
一个少年,经历着大漠苦寒,在蓄势成长。
在这十年之间,铁木真征战不停,并吞了大漠上部落无数。他收罗英豪,统率部属,军纪严明,人人奋勇善战,他自己智勇双全,或以力攻,或以智取,纵横北国,所向无敌。加之牲畜繁殖,人口滋长,骎骎然已有与王罕分庭抗礼之势。
10年后,郭靖已经16岁了,郭靖参与了铁木真消灭扎木合,王罕,统一蒙古部落的历史进程,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有极大的吸引力,又有历史的厚重感。  再之后,成吉思汗伐金国。
再之后,成吉思汗攻打西夏。
1220年,蒙古西征,西征高级将领包括:拖雷,窝阔台,郭靖。
攻打花刺子模都城撒马尔干,郭靖在这这次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立下赫赫战功!


而金庸先生出于严谨考虑,也对郭靖参与蒙古西征的问题,作了说明:

蒙古西征时有汉人做统兵大将,不但是汉人,而且姓郭。郭宝玉为成吉思汗所亲信重用,曾统兵征撒麻尔罕,其孙郭侃亦为统兵元帅,曾在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麾下领蒙古大军西征天房(沙特阿拉伯)及富浪(塞浦路斯岛,岛上回教苏丹不敌投降)。

由此可见,除去郭靖的武林大侠身份,作为西征的将领来说,虽然是一个虚构人物,但是,郭靖其人有其历史的依据,并非随意的凭空捏造,是属于有理有据的虚构。具体见我的往期文章: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真的有历史原型?金庸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金庸将成吉思汗写进小说故事,情节浑然天成,非常自然。历史与武侠结合,去除了一般武侠小说单纯讲武侠故事的空洞,具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读者置身这样宏大的历史背景中,随主角感受那时那地的历史风云,自然容易受到极大的感染。


在《射雕》中,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的揉合,又有了新的发展。虚构人物不再担任小角色,而是可以和历史人物分庭抗礼了。郭靖自小就和成吉思汗在一起生活,后来更曾统率蒙古大军西征。---倪匡

二.这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武侠小说,射雕给与世人一种力量!

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这样评价:

“臣子恨,何时灭?”历史的结局不见得总遂人愿。但武侠文字的意义在于,它能展现历史进程中,那一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怀激烈,那份民族的豪情。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但又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必须具备的力量。《射雕英雄传》给予人们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力量。

射雕的开篇,故事发生在钱塘江畔的牛家村,从张十五说书开始。金人南侵,南宋苟且偷安,山河破碎,百姓遭受蹂躏,郭啸天杨铁心二人满腔爱国的热忱,以及对现实的忧愤。不禁发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感慨。当南宋朝廷君臣在西湖旁享受“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苟安时,大宋子民中依然有爱国志士,包括名震天下的全真教丘处机,行侠仗义,为民除害,且留下了“靖康”的名字。
面对山河破碎外族入侵,我们怎么办?我们要不忘国耻,牢记历史,愈挫愈勇。
这就给小说定下了爱国的基调,引发读者的共鸣。
在小说中还有岳飞的《武穆遗书》兵法,提到岳飞,自然想到他的精忠报国。而主角郭靖最后学得《武穆遗书》兵法,为国为民,正是岳飞爱国精神的传承发展。 主角郭靖,自小就受到母亲李萍的爱国思想教育,不忘靖康之耻,心系大宋。
成吉思汗要借道宋境,计划在灭金后即刻攻打南宋。郭靖在高官利诱之下,郭靖不屈服,坚持忠于自己的祖国。
华山论剑之后,郭靖功成名就。但是,当国家有难,郭靖果断选择镇守襄阳,抗击外敌入侵,捍卫大宋。
这些都充分体现郭靖的满腔爱国热忱,他以自己的行动在践行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曾经,台湾禁止出版《射雕英雄传》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起初,台湾是禁止出版《射雕英雄传》的。
而辗转多年后在台湾出版时,也不允许用《射雕英雄传》这个书名,改名成了《大漠英雄传》。
因为看了射雕英雄传小说,包括小说的标题,明显感觉到里面浓厚的爱国情怀,这样的爱国情怀有一种神秘的精神力量,他鼓舞人们面对民族危机时候的斗志。台湾当局认为书中的爱国气氛太浓厚,于是就明令禁止了。
射雕的精神,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但又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必须具备的力量。
《射雕》的故事充满爱国情怀,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这正是这部小说的伟大之处。

写在最后

83版《射雕》影视剧引入内地,迅速传播,取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回到八十年代,内地武侠剧还属于空白期,而香港拍摄的83版射雕英雄传的引入内地,取得巨大的反响,一时间,大江南北,万人空巷看射雕,无人不识有射雕。
看了电视剧,还想看看金庸先生的《射雕》原著,看了原著才知道,这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武侠作品。
《射雕》是金庸作品中接受度最高、最多人提及的一部小说,金庸的文学巨匠地位因此而确立。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值得细细品读回味。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春风侠!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春风侠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2022-06-27 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