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赵富海创作六十周年座谈会在郑举行,郑州市文联相关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赵富海创作六十年来的丰硕成果进行深入研讨。
赵富海1945年出生生于东北,祖籍山东,定居郑州。1965年12月发表在《郑州晚报》副刊的散文《锻炼》,开启了赵富海的文学创作之路,著有中篇小说《老鼠尾巴工程师》《九擒九纵》《年轻夫妻》,长篇报告文学《智慧的密码》《黑色的诱惑》,散文集《人间牵挂》《浮生记感》等。他长期从事中原文化研究,代表作有《老郑州》三卷、“嵩山文化”两卷,《历史走动的声音》是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追踪研究的厚重写作。多部作品获得河南“五个一工程奖”、河南“金鼎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30部500万字有关老郑州的文学创作,使得赵富海拥有了深厚的“郑州记忆”,成为郑州古都学会副会长、郑州非遗专家、郑州市作协副主席。
华夏小小说研究院院长杨晓敏评价,赵富海是兼具深厚文化积淀与赤诚乡土情怀的作家与文化学者,他的作品既是个体生命经验的真是记录,也是城市精神的生动史诗,值得欣赏、研讨与珍藏。“从纸上的郑州故事到城市的文化年轮,他用六十年时光,将郑州的烟火气息与时代变迁娓娓道来。”魏清海用十四个字高度概括赵富海的写作:“笔伴郑州一甲子,文载城魂六十春。”
秦俑、尚伟民、马国兴、张清献、刘悦、任进书、赵荣光、余运华、王欣等文艺界代表也对赵富海六十年来的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深刻点评。
郑州大学教授汪振军表示,赵老师是一位有文化情怀的作家,一方面在散文、小说、传记文学方面写下了诸多文字,另一方面又在挖掘郑州历史文化方面成绩卓著,为记录和传播郑州历史文化作出突出贡献。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向阳评价,赵富海是河南文坛的宿将,他近年的创作更是迎来了井喷,一方面是传记文学上的成就,一方面又将视野投放到考古的深层,同时也以对郑州历史记忆的大量钩沉而成为一座古城的代言。
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贺富海先生创作六十年盛典暨八十华诞”撰文:“椽笔书华豫积八旬业,浓墨绘民俗成甲子功。”
记者 左丽慧
富海说郑
郑州知名作家
iPhone版
Androi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