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芳芳、团团君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进入9月份,国内持牌消金机构的中期业绩陆续公布。新经济观察团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经有蚂蚁消金、招联消金、中原消金等21家持牌消金机构公布了详细的上半年业绩。

整体来看,各机构上半年业绩回暖明显,绝大多数机构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20家公司总资产合计超过1.247万亿元,净利润近84亿元,15家披露的合计总营收超550亿元,多家机构的净利润增速超过了100%。与此同时,行业分化加剧,座次再次生变,净利润的首尾差距达500倍。下半年在政策利好和新规生效双重因素叠加下,预计行业发展格局将继续分化。

01

总资产合计1.247亿元 三家头部规模微缩

2025年上半年,20家披露总资产数据的消金公司,合计总资产规模达到了1.247万亿元,其中仅三家头部机构负增长,整体上呈现头部规模收缩、增长放缓,部分腰部尾部机构迅猛增长的特点。 

其中,头部机构蚂蚁消金、招联金融及兴业消金等三家机构的总资产较年初微降。其中,蚂蚁消金总资产3064.7亿元,同比有2.32%的下滑;招联金融紧随其后,实现总资产1577.22亿元,较年初微降3.68%;兴业消金总资产815.39亿元,排名第四,但也较年初下滑0.70%。而排名第三的中银消金,总资产817.03亿元,较年初只微增了2.55%。

相反,杭银消金、苏银消金、宁银消金、湖北消金、长银五八消金、海尔消金、阳光消金等7家公司总资产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尤其是阳光消金和湖北消金,总资产虽然仅为144.18亿元和255.05亿元,但较年初分别增长47.38%和35.19%,总资产增速拔得头筹。

苏银凯基消金和杭银消金的总资产增速均超过了20%,宁银消金、海尔消金和长银五八消金则较年初增长超15%,整体表现亮眼。

蚂蚁消金和招联金融两家总资产超千亿元,但蚂蚁消金总资产规模几乎是招联金融的一倍。

在两者之下的消金公司,又与头部阵营拉开更大的距离。总资产规模在500-900亿元的有8家公司,200-400亿元之间的有6家公司。

而在尾部阵营,则有4家公司总资产水平在200亿元以下,分别是湖北消金、锦程消金、北银消金、阳光消金和建信消金,总资产分别为168.62亿元、154.21亿元、144.18亿元和126.71亿元,且四家公司的规模并没有拉开差距,竞争更加激烈。

从现有数据来看,行业首尾差距在缩小。2024年,行业总资产的首尾差距高达64.8倍到了2025年上半年末,头部蚂蚁消金总资产水平垫底机构建信消金的24倍。

02
15家合计营收550亿元 仅三家负增长

营业收入方面,2025年上半年分化格局同样清晰。随着政策暖风与监管收紧并存,头部机构凭借多重优势抢占先机,但部分机构也面临挑战;中小机构则在夹缝中求生存,高增长与增速放缓同时存在。

在披露营收数据的15家消金机构中,三家机构营收超50亿元。其中,蚂蚁消金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0.41亿元,增速达到67.77%,稳坐头部交易;马上消金同期营收87.35亿元,招联金融2025上半年营收78.99亿元。

营收在20-50亿元的有七家机构,其中兴业消金营收排名第四,达到45.60亿元;中原消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50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服务客户2601.83万,与尾部拉开差距。

不过,作为头部机构的招联金融和兴业消金,上半年营收均出现下滑,前者下滑14.77%,后者为12.10%,证明在行业监管趋严和市场环境变化下,这些机构的风险在逐步释放,吞噬收入。

其中招联金融在上半年总资产、营收、净利润三下滑,延续了下滑态势。2024年,其营收为173.18亿元,同比下降11.65%;净利润为30.16亿元,同比下滑16.23%。2024年上半年,招联金融营收入92.68亿元,同比下降1.05%;净利润约17.24亿元,同比下降了7.41%。

而中部的南银法巴消金、中原消金和哈银消金,上半年营收增速均超20%,表现不俗。

营收不足20亿元的还有五家机构,其中长银五八消金营收虽超10亿元,但同比下滑超22%,降幅为15家机构之最;垫底的锦程消金营收只有5.64亿元,同比增长6.42%,与其他机构差距较大,与头部蚂蚁消金比差超17倍。

整体来看,消费金融行业的营收头部效应依旧明显,但多家机构增速回落,发展面临换档。而中部机构凭借灵活性和战略调整,通过加强股东协同、与其他机构合作等方式,拓展业务渠道,提升了经营效益;部分尾部机构缺乏自营能力,一度依赖助贷机构展业,在新规下发后将面临着更严峻的市场状况。

03

三家净利润超10亿元 首尾差距500倍

再来看净利润。2025年上半年,20家披露净利润数据的消金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近84亿元,其中三家净利超10亿,三家增速超100%,仅三家负增长,整体表现不俗。

具体来看,2025上半年,招联金融、蚂蚁消金、马上消金净利润均超过10亿元,3家之和高达41.19亿元,约占行业总利润的一半,其中蚂蚁消金净利润同比猛增57.84%,是头部阵营中增长最快的一家。

而招联金融虽然是盈利冠军,但下滑幅度达到12.76%,是头部中唯一一家下滑的机构,延续了颓势。

与此同时,多家机构增速惊人。其中兴业消金同期净利润达到8.68亿元,同比增长213.36%,夺得增速之冠;中邮消金上半年净利润6.33亿元,增长达165.97%;小米消金同期净利润达到0.97亿元,由于基数较小的缘故,同比增长142.50%。不过,从绝对值水平来看,仍是13家消金公司中净利润较低的一家。南银法巴消金上半年净利润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增速达到97.36%;湖北消金上半年净利润增长64.94%。中银消金从2024年中期的-3.06亿元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5亿元。

净利润最低的建信消金,只有0.0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95.24%阳光消金上半年净利润仅为0.17亿元,下滑幅度达到72.58%。

按此计算,头部招联金融15.04亿元的净利润,是同期建信消金净利润的501倍。

04

政策利好 新规下发 分化加剧

业内专家表示,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业绩显著回暖,行业呈现“稳健复苏与内部分化”的双重特征。多数机构实现了营收净利同步增长,部分尾部机构表现不佳,凸显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对此,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持牌消金机构取得上半年成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政策利好不断刺激,监管政策趋于明朗带来的经营稳定性增强,推动多数机构实现利润增长。此外,还要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居民消费意愿回升、信贷需求回暖,以及各机构持续优化风控模型、压降不良率和资金成本等因素。整体来看,消费金融行业在经历前期整顿与风险出清后已步入稳健复苏通道。

我们发现,从政策上看,近期消费金融利好不断。3月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允许互联网贷款产品最高额度可阶段性提高至30万,消费贷期限由最长不超过5年延长至7年。8月份,财政部、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消费贷贴息方案,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入选经办机构。

此外,助贷新规下发在即,其核心“名单制管理”和“综合融资成本不得超过24%”的硬性要求,会使得银行等资金方在选择合作助贷平台时更加审慎,倾向于与头部、合规的平台合作。这意味着依赖助贷业务,特别是与未进入白名单平台合作的中小消金公司,其业务模式和收入可能会受到显著冲击。

王蓬博认为,新规将倒逼消费金融机构重新审视资产定价与风险匹配机制,短期内可能压缩高风险客群的盈利空间,影响整体收益率,促使机构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

长期看,行业将加速向精细化运营、差异化定价、科技驱动风控转型,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和服务能力提升。

业内预测,2025年下半年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在政策利好与监管收紧并存的背景下,预计将延续头部机构优势巩固、中部奋力突围、尾部承压分化的格局。

具体来说,各梯队机构发展战略分化显著:头部机构将凭借其资金、科技和生态优势,深化自营业务与合规助贷合作,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中部机构则聚焦垂直场景与区域市场,通过差异化客群服务和融资渠道优化实现突围;而尾部机构面临严峻挑战,需通过战略重组或转型特色细分市场寻求生存空间。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End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新经济观察团

新经济观察团官方正观号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