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是深圳特区成立45周年,笔者参访了深圳国贸大厦,这里是特区的起点,曾创下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易简财经拍摄
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登顶国贸大厦旋转餐厅,俯瞰深圳8年巨变,发表南巡讲话,确立市场经济方向。旋转餐厅由此更名“邓公厅”,成为改革圣地。
易简财经拍摄
深圳成立45年来,沧桑变化,一跃成为科技创新先锋城市,折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万千,深圳为什么这么成功?深圳做对了什么?讲一下我的观察。
2009年时,我在广东卫视做记者,每个月都去深圳,那时我主要是报道家电产业,TCL是线上的一个重点企业。当时电视有一波技术革命,要从显像管电视升级到平板电视,技术革命有两个方向,等离子和液晶。从技术角度来讲,等离子优于液晶,长虹当时就选择了做等离子。
当时深圳市政府拿出一块26万平方米的地,也想让TCL做等离子,领导还组织了开了个论证会,请了很多专家,专家都说应该上等离子,领导基本都拍板了。
最后TCL给领导汇报,不想做等离子想做液晶,因为等离子的玩家少,产业生态封闭。最后领导沉默了好久说,那就听企业的,因为政府仅仅是资源提供方。真正市场主体是企业,所以企业上什么政府就支持什么。
于是,政府改为支持TCL干液晶,第一期计划投资245亿,当时是深圳建市以来的最大投资。深圳和TCL各出了50亿,银行财团出了83亿。09年TCL利润才1.5亿元,拿不出50亿,只好到A股定增。李东生说,增发公告后无人问津,到处磕头求人定增,最后自己借钱买股,把持有的20亿TCL股票质押了,还把自己个人房产也押了,他还给高管说:“失败我跳楼,你们另谋出路”。
2011年,华星光电投产,没做等离子,做了液晶面板。从现在回望那时,这个当时深圳最大的投资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说,深圳科技产业的成功是一个伟大的集体工程,是有为政府、优秀企业家与聪明资本,三要素的完美匹配。
在产业早期政府很重要,因为只有政府才能调动资本,激励企业家。但真正做决策时,深圳政府又让位给了企业家,因为企业家才是真正担风险的人。深圳政府这种敢闯敢干,还勇于让位,才是真正的有为政府。
任正非说,华为28年只对着一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王传福十年磨一剑造出刀片电池,全世界第一个停产燃油车只干电动车。
这些长期极端专注的背后,固然是有深圳企业家的高瞻远瞩,但也有有为政府的稳定支持,有为又不乱为,塑造了一个确定的环境制度。
创新不单只是规划出来的,也是稳定生态培育出来的。当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家的心理安全感,当政府提供十年如一日的稳定保障,“对准一个城墙口饱和攻击”就成了深圳企业家的集体选择。
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了,深圳精神就像个火炬,燃烧的还是那么热烈,这个火炬激励从五湖四海奔赴深圳的人,也激励着新一代敢闯敢干的人。
易简财经拍摄
从产业赛道选择到城市空间营造,深圳始终透着“立足长远”的清醒,不贪一时之功,而是把长远发展的考量,融进每一次创新突破、每一项环保实践里。
世界上能创新,而又能坚持的人只有极少数,一家几万人的大公司可能只有几十个人,深圳总是能找到这样的人,或者说激励出这样的人,这恐怕就是深圳真正做对的事情。

易简财经
易简财经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