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浙江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一场属于全国青少年的科技盛宴——2025年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共享蓝天·实物编程”邀请赛落下帷幕。在众多参赛队伍中,一支来自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特殊战队格外引人注目:6名特殊孩子用代码模块拼接出逻辑与梦想,最终全员斩获优异成绩,用实力证明了“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追光者”。
“她们都是‘零基础’,但用代码找到了方向”
8月19日,郑州东站候车大厅里,孩子们紧盯着检票大屏上的“G362列车”信息,眼神中充满期待,还带着些许紧张。这是她们第一次走出河南,奔赴全国大赛舞台。“她们有的行动不便,要坐轮椅,有的理解力弱……但在编辑的世界里,他们找到了自信和热爱——努力成为‘追光者’!”作为领队李燕副院长如是说。
在今年6月28日河南赛区选拔赛上,这群“零基础”的孩子们首次在大赛上崭露头角。从认识传感器到逐行学习代码指令,每天下午2点到5点,特殊学校一楼的资源教室总传出热烈讨论声。“那条路线怎么用最少模块完成?”“这个逻辑能不能优化?”——孩子们拿着编程板互相提问,甚至忘记休息。选拔赛上,6人一路过关斩将,全部以一等奖成绩晋级国赛。“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执着改写了‘不可能’,找到了人生方向。”辅导老师赵文婷表示。
“一个月的集训攻坚,‘勇争第一’的信念更强了”
晋级后,特教学校为孩子们开设了“专项训练营”。每天半天的强化训练中,按照比赛要求并结合实物编程教具,针对性强化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他们通过随机抽取任务(如按路标行走、模块检修)锻炼逻辑思维和临场应变。最让老师动容的是,孩子们主动用便签纸标记任务时间节点,9岁的琪琪摸着胸牌声音清脆:“我们要拿第一!”
“她们沉着应对,把青春洒向全国赛场上”
乌镇,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孩子们分成码力全开队、码上起航队、天马行空队三组,面对众多高手沉着应战。调试设备时,滟滟突然主动握住因紧张不停抖动的舟舟(化名):“不要慌,我们一起看任务图。”这份默契与冷静,让她们的操作思路清晰,最后三支队伍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比赛结束后,孩子们透过窗外,看着飞驰的高铁踏上中原大地。“终于回到家了!”阳光洒在孩子们胸前的奖牌上,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不是被保护的幼苗,而是未来的筑梦者。今天,他们在代码里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故事;明天,他们定能用科技,让更多人看见折翼天使的翅膀。”李燕副院长祝贺孩子们。
“编程不仅是技能,更能帮助他们建立逻辑思维、增强自信。”近年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组建了“童梦圆”儿童艺术团,策划开展代码编程、陶艺、手工、绘画、音乐律动、体育竞技等多项技能实践课,激发儿童潜能,提升综合素养。
(时光亚)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