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观看视频
“但愿世间无疾苦,何惜架上药生尘。”这句俗话,道尽了医者仁心的本质。
近日,一则医院发布的“喜报”受到了质疑。该“喜报”内容显示,热烈祝贺兰州兰石医院“再创佳绩”,9月份门诊人数7577人、住院及门诊手术台数426台,10月份开诊第一天门诊人数451人、手术25台。对此,该医院一位内部人士称,这份“喜报”中的诊疗数据属实,“确实用词不当,我院正在积极处理”。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医疗的本质是救死扶伤,而非“做生意”,把他人痛苦当“成绩”,只会消解医患信任。尽管目前医院已做出初步解释,但仍要追问,7577人次门诊、426台手术等数字,为何成了医院眼里的“佳绩”?医院有没有最基本的温度和同理心?又有没有考虑过公众观感?
“喜报”争议的核心,是对患者疾苦的漠视,更是对医者初心的背离。于医院而言,诊疗数据的确能反映服务能力,内部用来考核管理无可厚非。可是,把门诊人数、手术台数等当“业绩”庆贺,是忘了数字背后无数患者的病痛与家庭负担。就像网友质疑的,“病痛何来喜”?
更需要深究的是,这份“喜报”背后折射出的医院价值取向有没有“跑偏”?医院对自身的认知定位究竟是救人的医者还是逐利的商人?
针对此事,该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份“喜报”是一名新员工制作并发布至朋友圈的,事实果真如此吗?是员工擅自为之,还是医院默许的宣传导向?若不彻底调查清楚,让基层员工“背锅”,只会进一步损害医院公信力。
真正的“佳绩”从不是接诊人数,而是手术治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增长,是让病房少些拥挤、患者少些痛苦。
撤下一则“喜报”容易,但清除“生意思维”很难。唯有医院回归医疗本质,让患者带着希望来、揣着安心归,这样的“成绩单”,才配得上真正的庆贺,才对得起“医者”二字的重量。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韩静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