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荥阳市概况
荥阳市,郑州市辖县级市,西望古都洛阳,南眺中岳嵩山,北濒九曲黄河,东接省会郑州,位于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根据202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区划,荥阳市辖2个街道、11个镇、1个乡,总面积943.2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末,荥阳市常住人口为68.86万人,城镇化率为64.7%。
荥阳市区位优势明显,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郑州绕城高速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是郑州西部的交通枢纽和重要门户。荥阳市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虎牢关、环翠峪等景区。同时,荥阳市也是象棋文化的发源地,“楚河汉界”的鸿沟就在荥阳市广武镇。
二、总体经济运行分析
从GDP总量来看,按照民政行政区划口径,2024年荥阳市GDP总量575.6亿元,2023年荥阳市GDP总量561亿元,占郑州市GDP总量的4.12%,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GDP总量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的排名一直处于靠前位置,2023年排名第10位。
从GDP增速来看,2024年荥阳市GDP增速为5.8%,高于郑州市GDP增速0.1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GDP增速0.7个百分点;2023年荥阳市GDP增速为5.2%,低于郑州市GDP增速2.2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GDP增速1.1个百分点,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22位,处于上游水平。
从人均GDP来看,2023年荥阳市人均GDP为76262元,相当于郑州市人均GDP的72.3%,相当于河南省人均GDP的126.9%,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2023年在全省县(市)中排名第13位,在全省县(市)中处于上游水平。
从人均GDP增速来看,2023年人均GDP增速为4.8%,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56位,在全省县(市)中处于中游水平。
三、分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产业格局与发展方向
荥阳市目前已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新材料产业为特色,文旅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一是先进制造业,荥阳市先进制造业围绕“一体两翼多园”的现代产业空间布局,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以郑州中车为龙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涵盖机车制造、维修保养等领域;以郑煤机综机为代表的高端成套装备产业集群,在煤矿机械、工程机械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以三华科技、郑矿机器等企业为支撑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在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研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二是新材料产业,荥阳市新材料产业以超硬材料为主导,以华晶金刚石、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涵盖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及制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发展高端合金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前沿新材料领域,不断完善新材料产业体系。三是现代服务业,聚焦“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健康、时尚等生活性服务业项目。积极培育“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完善“互联网 +”消费生态体系,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和水平。四是都市现代农业,立足农业农村资源禀赋,荥阳市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产业布局。如北部优质粮食种植区、南部特色果蔬种植区、西部生态养殖区等。同时,积极发展“南果北种”等特色种植模式,丰富农产品种类,继续加强河阴石榴、荥阳柿子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打造更多具有荥阳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二)产业结构分析
从三次产业占比来看,荥阳市一产业占比从2008年的5.51%曲折下降至2024年的4.60%,二产占比从2008年的68.79%曲折下降至2024年的48.80%,三产占比从2008年的25.71%逐年增加到2024年的46.60%。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荥阳市的支柱产业由第二产业逐年向第三产业转移,呈“二、三、一”梯次。


(三)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从工业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荥阳市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处于正增长,2024年荥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4.7%,低于郑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8个百分点;2023年荥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4.9%,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60位,低于郑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9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从服务业增加值来看,2024年荥阳市服务业增加值为268亿元,占郑州市的比重为3.03%,2023年荥阳市服务业增加值为270亿元,占郑州市的比重为3.34%,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10位,在全省县(市)中处于领先水平。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来看,2024年荥阳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3.5%,2023年荥阳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3.2%,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65位。

(五)重点企业分析

四、财政收支分析
从财政收入来看,2024年荥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50亿元,占郑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46%,2023年荥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34亿元,占郑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32%,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从财政支出来看,2024年荥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40亿元,占郑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61%,2023年荥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61亿元,占郑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38%,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17位。

从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2024年人均预算收入为7479元,相当于郑州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4.74%,相当于河南省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66.36%,2023年人均预算收入为6823元,相当于郑州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6.13%,相当于河南省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48.23%,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2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第5位。从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看,2024年人均预算支出为10224元,相当于郑州市人均预算支出87.69%,相当于河南省人均预算支出的87.29%,2023年人均预算支出为9028元,相当于郑州市人均预算支出77.28%,相当于河南省人均预算支出的80.17%,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2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第22位。
从财政自给率看,2024年荥阳市财政自给率为73.15%,2023年荥阳市财政自给率为75.58%,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第2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

五、金融业发展分析
从金融机构年末存款情况来看,2024年荥阳市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62亿元,占郑州市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2.01%;2023年荥阳市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99亿元,占郑州市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1.97%,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中第14位。从金融机构年末贷款情况来看,2024年荥阳市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07亿元,占郑州市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3%;2023年荥阳市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42亿元,占郑州市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2%,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8位。
从存贷比来看,2024年荥阳市存贷比为76.6%,2023年荥阳市存贷比为73.7%,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17位。

从人均存款余额来看,2024年荥阳市人均存款余额96079元,相当于郑州市人均存款余额的38.25%,相当于河南省人均存款余额86.20%,2023年荥阳市人均存款余额81227元,相当于郑州市人均存款余额的34.69%,相当于河南省人均存款余额79.56%,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2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17位。从人均贷款余额来看,2024年荥阳市人均贷款余额为73628元,相当于郑州市人均贷款余额的24.15%,相当于河南省人均贷款余额的81.03%;2023年荥阳市人均贷款余额为59847元,相当于郑州市人均贷款余额的21.13%,相当于河南省人均贷款余额的70.65%,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8位。

六、居民收入分析
从居民收入看,2024年荥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61元,相当于郑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14%,相当于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6.83%;2023年荥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98元,相当于郑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39%,相当于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7.59%,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4位。从居民收入增速看,2024年荥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7%。2023年荥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7%。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24年荥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496元,相当于郑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4.16%,相当于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1.12%;2023年荥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941元,相当于郑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4.00%,相当于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1.76%,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8位。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282元,相当于郑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4.83%,相当于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1.97%;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0元,相当于郑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4.92%,相当于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3.82%,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5位。
从城乡居民收入对比来看,2024年荥阳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4:1,2023年荥阳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4:1,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整体呈缩小趋势。

七、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2024年荥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高于郑州市1.6个百分点,低于河南省0.1个百分点;2023年荥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高于郑州市1.4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1.5个百分点。

八、社会消费分析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2024年荥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0.8亿元,2023年荥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9.3亿元,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29位,占当年荥阳市GDP的比重为28.4%;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来看,2024年荥阳市的人均社消零为26256元,2023年荥阳市的人均社消零为21594元,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36位。

九、人口规模分析
从人口情况看,2024年荥阳市常住人口68.86万人,2023年荥阳市常住人口73.78万人,在郑州市辖6个县(市)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33位。2020年,荥阳市户籍人口为71.86万人,常住人口73.01万人,人口流入1.15万人,人口流入率为5.79%。2020年以后的户籍人口数据不再公开导致部分缺失。
从城镇化率看,荥阳市2024年城镇化率为64.70%,荥阳市2023年城镇化率为59.90%,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13位。

十、公共服务分析
从义务教育情况来看,2023年荥阳市共有中小学81所,在校学生数合计88428人,专任教师数5088人。从医疗卫生情况来看,2023年每千人床位数为5.08张,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5.97人。

十一、县域发展特色产业—新材料产业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显著。荥阳市目前已聚集了超硬材料、磨料磨具、空心玻璃微球材料、合金材料等新材料企业120多家,集中在荥阳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片区,其中32家规上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以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固结磨具混配料生产系统完善,旗下的新材料及精密制造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5家,70%以上是磨料磨具磨削行业企业。华晶公司是省内唯一具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超硬材料生产企业,2023年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全自动钻石切割打磨生产设备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验收通过,由其切磨的培育钻石圆形裸钻被认定达到了国内外手工切磨裸钻的最高级切工品质,成为全球首家掌握智能全自动钻石切磨设备制造和生产线建设的企业。
二是产业园区建设初现集群效应。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2013年4月全面启动开发建设,规划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该园区充分发挥郑州地区新材料行业人力资源、科研研发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以超硬材料及制品、新型研磨材料、先进功能陶瓷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白鸽新材料及精密制造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5家,以超硬材料、培育钻石、新材料及下游的精密制造为主导产业,是郑州市第三批重点小微企业园。园区建成运营后,预计将引进新材料上下游配套企业50家左右,年产值15亿至20亿元,就业人数1000人左右。
三是科研合作与创新平台建设方兴未艾。荥阳市政府积极引导白鸽公司、华晶公司等科技型企业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科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为企业提供手续办理绿色通道、高企及专精特新申报指导等优惠政策,取得了郑大荥阳研究院、河南省微球先进材料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重要成果。同时,荥阳市新材料研发中试总部基地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充分运用各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中试项目对接机制,打造省级中试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实现产业化+基金+上市孵化一条龙科技服务。
四是产业发展目标清晰明确。荥阳市计划到2026年,巩固提升新材料产业在荥阳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基本建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链集群,保持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年度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80亿元。
十二、综述
综上所述,荥阳市各经济指标的总量和人均指标在全省各个县(市)排名中处于上游水平,部分增速指标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中,GDP总量在全省各县(市)中均处于上游水平;人均GDP在全省各县(市)中处于上游水平;GDP增速和人均GDP增速在全省各县(市)中处于中上游水平,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支柱产业由第二产业逐年向第三产业转移,呈“二、三、一”梯次;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在全省各县(市)中处于上游水平,人均财政收入在全省各县(市)中处于上游水平,人均财政支出在全省各县(市)中处于上游水平,财政自给率处于上游水平;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在全省各县(市)中均处于上游水平,存贷比较高,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活跃度较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各县(市)中处于中上游水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整体呈缩小趋势;社消零和人均社消零在全省各县(市)中均处于中上游水平;对人口的吸引力逐年增强,属于人口净流入城市,城镇化率处于上游水平。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工业创新支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的创新投入,设立专项创新基金,对于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给予资金倾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更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工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二是提升现代服务业质量与效率。加快荥阳市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商家采用智慧零售系统、智能支付设备等进行店铺升级改造的,给予一定金额的设备购置补贴或税收减免。加强对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荥阳特色的服务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针对荥阳市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文旅产业等领域,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例如,对于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等,给予高额的安家补贴、购房优惠和生活津贴。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根据荥阳市产业发展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备注:因2025年《河南统计年鉴》和《郑州市统计年鉴》等尚未发布,本文2024年相关数据来源为各地统计公报,故暂未对2024年数据进行排名,采用2023年数据排名情况撰写。)

明斋观察
明斋观察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