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社区团购业务重启攻势,以全新品牌“京东拼拼”在北京市房山区开设多家门店。

这些门店多采用与现有社区服务点合作的模式进行布局。例如,位于房山长景新园小区的一家京东拼拼门店,便与中通旗下“兔喜生活”驿站共享经营空间,并悬挂“京东拼拼团购店”门头。从招牌信息来看,京东拼拼线上团购商品涵盖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米面粮油、食品百货等日常民生品类。

店内设有冷藏柜与货架,用于存放消费者下单后的冻品及生鲜商品。用户当天下单后,商品将于次日上午9点左右送达门店,供自提。

据北京商报消息,合作门店需提供约10平方米的空间用于设置仓储设施,选址须靠近小区出入口,且所在社区常住居民需超过600户,以保障业务的可持续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拼拼的商品定价普遍低于竞争对手“多多买菜”。例如,1公斤海天上等蚝油、1.8公斤维达超韧四层卫生纸、12瓶装农夫山泉纯净水等商品价格均比多多买菜低约2元。业内分析认为,此举意在精准对标多多买菜,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事实上,京东对社区团购的探索始于2018年,曾先后推出“蛐蛐购”“友家铺子”“京东区区购”等多个项目,但因内部资源整合不足、供应链协同能力薄弱,始终未能形成规模化增长。

2021年初,京东正式上线“京喜拼拼”(京东拼拼前身),依托京东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主打低价精选商品与“次日达”服务。上线初期发展迅猛,三个月内迅速覆盖全国12个省份、70余座城市。

然而,自2021年年中起,京喜拼拼陆续退出福建、甘肃、贵州、吉林、宁夏、青海等多地市场。2022年3月,更被曝出大规模关停业务,仅保留北京、山东、河南、湖北四省运营。

接近京喜业务的知情人士表示,此轮收缩旨在集中战略资源,强化下沉市场的供应链建设。

与此同时,美团优选与多多买菜的强势扩张,也加剧了京喜拼拼的生存压力。2021年初,美团优选已覆盖全国90%以上市县,多多买菜日均订单量达1500万单。至2021年第四季度,京喜拼拼日单量约为800万单,而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淘菜菜的日单量分别达到4400万、4200万和1200万单。

2022年6月,京喜事业群被解散,标志着京东社区团购业务阶段性告一段落。

2023年6月,京东整合原京喜拼拼、京东七鲜等资源,成立“创新零售部”,由资深高管闫小兵领衔,直接向CEO许冉汇报。

在闫小兵主导下,京喜拼拼更名为“京东拼拼”,并在安徽试点新业务模式。除线上团购外,还新增“惠农直通车”服务,平台向合作商户提供果蔬、肉类等商品的采购价,支持其在店内零售。

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京东拼拼将依托本地化供应链,结合京东在国际品牌合作、产业带直采、原产地直供及自有品牌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优化商品结构,压缩流通成本,持续为社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商品。

此次京东拼拼的回归显然经过周密布局,未来或将与多多买菜展开正面竞争。

尽管短期内在用户认知与市场占有率上仍难与多多买菜抗衡,但依托京东强大的供应链与资源整合能力,其未来表现仍值得期待。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