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的广告语逐渐失去魔力,蒙牛的高端化神话正在消费市场的寒意中褪色。2025年以来,这个曾开创中国乳业高端时代的标志性品牌,接连上演降价戏码——经典单品调低经销商进货价,沙漠·有机奶终端售价直降16%,线上线下促销混战导致价格体系崩坏。特仑苏的"降价风波",不仅是一个单品的市场策略调整,更折射出蒙牛这艘乳业巨轮正陷入战略迷思与增长困局。
高端失守:从价格标杆到促销常客
2005年特仑苏横空出世时,以"3.3克乳蛋白"的品质差异和"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的营销话术,硬生生在同质化的乳业市场撕开一道高端口子。彼时普通纯牛奶单价不过2-3元,特仑苏却敢定价4-12元,凭借艺术营销与生活方式绑定,迅速成为中产家庭的"身份标签"。巅峰时期,特仑苏在高端白奶市场占据近半壁江山,2021年销售额突破300亿元,贡献蒙牛液态奶业务四成收入,堪称"现金奶牛"。
但如今的特仑苏已不复当年勇。沙漠·有机奶从118元/提降至99元的调价动作,看似简单的数字变化,实则宣告了其高端定价逻辑的崩塌。更值得警惕的是价格体系的全面混乱:同一款沙漠有机奶,天猫旗舰店卖99元,永辉超市却仍挂着118元的价签;经典款梦幻盖产品,官方旗舰店69.9元的售价,在天猫超市促销后仅需58.9元。这种线上线下、不同渠道间的价格冲突,不仅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更严重透支着品牌积累的高端信任。
特仑苏的降价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整个乳业陷入困境的缩影。2024年乳制品产量增速高达30%,消费量却仅增长3%,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迫使全行业卷入价格战。常温奶"99元4箱"的极端促销屡见不鲜,直接削弱了高端奶的溢价基础。当消费者发现曾经高高在上的特仑苏也开始"买一送一",其精心构建的高端形象便如多米诺骨牌般倾颓。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消费逻辑的重构。经济下行周期中,75%的消费者会反复比价,"质价比"取代"高端标签"成为决策核心。特仑苏赖以生存的"高价=高品质"认知链条被打破,消费者开始追问:4.0克蛋白与3.3克蛋白的差异,是否真的值两倍价差?当高端的光环褪去,特仑苏与普通牛奶的本质区别变得模糊,降价便成了无奈的选择。
多元化困局与液态奶依赖症
特仑苏的挣扎背后,是蒙牛整个战略体系的失衡。翻阅2024年财报,一组数据触目惊心:全年营收886.75亿元,同比下降10.09%;归母净利润仅1.05亿元,同比暴跌97.83%;五大业务板块全面下滑,其中占比82.4%的液态奶业务收入730.66亿元,同比下滑10.97%。业绩雪崩的根源,在于蒙牛患上了严重的"液态奶依赖症"。
对比主要竞争对手伊利,蒙牛的业务单一化问题暴露无遗。2024年伊利液态奶占比64.78%,奶粉及奶制品贡献25.63%,冷饮占7.53%,形成多元支撑的业务结构;而蒙牛液态奶占比超八成,冰淇淋、奶粉、奶酪等业务加起来不足两成,且均未形成规模效应。当液态奶市场整体遇冷,蒙牛缺乏其他业务"对冲风险",只能眼睁睁看着业绩滑坡。
为破解单一依赖,蒙牛并非没有尝试。近年来其掀起收购狂潮:71亿元收购澳洲奶粉品牌贝拉米,重金入股妙可蓝多布局奶酪,收购冰淇淋企业AICE扩大市场份额。但这些耗资不菲的多元化尝试,大多沦为"战略败笔"。2024年蒙牛为贝拉米计提减值39.81亿元,早年收购的雅士利也未能撑起奶粉业务,奶酪、冰淇淋板块至今未有起色。盲目扩张不仅没能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反而消耗了大量资金与管理精力,拖垮了企业基本盘。
更值得反思的是高端化战略的迷失。特仑苏的成功让蒙牛将高端化等同于"涨价+广告",却忽视了真正的高端需要全产业链支撑。当行业产能过剩、消费回归理性,缺乏技术壁垒与品质创新的高端化,终究是沙滩楼阁。如今特仑苏降价,本质上是对这种虚假高端化的纠偏,却也暴露了蒙牛在战略规划上的短视——既未能巩固液态奶的核心优势,又未能培育出真正的第二增长极。
乳业巨头的转型阵痛
特仑苏的降价风波,与其说是市场策略的调整,不如说是蒙牛转型阵痛的集中爆发。在消费理性化、市场饱和化、竞争白热化的三重压力下,这家乳业巨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短期看,价格体系的混乱需要紧急修复。线上线下价格差、渠道间的恶性竞争,不仅损害品牌形象,更会打击经销商信心。但简单的"限价令"难以奏效,需要建立更灵活的价格调控机制,平衡不同渠道的利益诉求,重建消费者对品牌的价格信任。
从中期看,多元化战略需要重新校准。收购贝拉米、入股妙可蓝多的失败案例表明,简单的资本运作难以实现业务突破。蒙牛需要聚焦真正有潜力的细分市场,比如低温奶、功能性乳制品等,通过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建立壁垒,而非盲目追求"全品类覆盖"。
从长期看,高端化的内涵需要重新定义。当价格不再是高端的唯一标签,蒙牛需要从"概念营销"转向"价值创造",在奶源建设、营养研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深耕,用可感知的品质差异支撑溢价。特仑苏的广告语或许需要升级——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但真正的特仑苏,应该不止于价格。
中国乳业的黄金增长期已过,进入精耕细作的新阶段。对于蒙牛而言,特仑苏的降价不是终点,而是战略重构的起点。能否摆脱对单一业务的依赖,能否重建高端化的价值逻辑,能否在存量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引擎,将决定这家乳业巨头能否走出困局,重拾增长动能。毕竟,乳业竞争的下半场,考验的不再是规模扩张的速度,而是战略转型的深度。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