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钢,1978年生于苏州东山,1993年师从亚明先生学习中国画,200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5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周京新教授。
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艺委会副主任、山水画创作研究所专职画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山水画写生有别于风景画写生,是立于中国文化情境中的审美感受,并非描摹自然中的优美就可以了,而是具有品格追求的写生,在这种中国画特有的品评标准中才能见画格的高下。清布颜图说,山水不出笔墨情景。情景者境界。境能夺人,而笔能夺境;画无境界,不可以畅观者之怀;笔墨庸弱,则不足供高雅之赏鉴。山水以“笔境兼夺为上”。
在山水画写生中能够体现出对传统笔墨的熔炼,发现自然景致与笔墨结合的美感,这样的写生渐次进入创作,笔墨表现时就是生动的笔墨语言而不是僵化空动食古不化的笔墨,立于山水画品格意境追求的写生也就不会流入食洋不化或不中不西的境地。笔者深感于潘天寿先生所发的高峰论:要保有延续中国画的高度,保有中国画的纯粹性是有必要的。
因此我们的山水画写生既不是“食古不化”的传统技法的堆砌,也不能是“食洋不化”的风景写生,而应是开新境,拓笔墨语言空间,在彰显山水画品格意境下的感悟自然,师法造化。中国画艺术的高峰是因为有不断的高度被创造,而与西方艺术并峙,而不是以降低其艺术高度和品格,抹灭其艺术特性。选景,取境,定笔墨畦径,山水画写生还是要有境,有笔墨情趣,以笔墨概括现实对象,创造意境和笔墨境界才是山水画写生的主旨,董其昌在其《画旨》中言明:“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则山水决不如画。”在《山居图》跋文中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方内名胜其不能尽释,又不能尽得,自非分作千百身,竞为造物所限耳。是以所谓“搜尽奇峰”终是寻自己的精神归宿,在写生中寻出自己的精神感受,把笔墨放在自然造化中淘炼,才能寻出真正的笔墨精神。
文/徐钢
【精选写生新作】
百里画廊-68×45cm-纸本水墨-2025
将军谷-68×45cm-纸本水墨-2025
暮归-68×45cm-纸本水墨-2025
尼勒克写生之一-68×45cm-纸本水墨-2025
尼勒克写生之二-68×45cm-纸本水墨-2025
泼湿黄山几断云-68×45cm-纸本水墨-2025
石壁松风-53×37cm-纸本水墨-2025
松径-68×45cm-纸本水墨-2025
素影山径-68×45cm-纸本水墨-2025
新夏-68×45cm-纸本水墨-2025
雪岭云杉-68×45cm-纸本水墨-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