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学年启幕,同学们带着喜悦重返校园。与此同时,校园人群聚集,师生密切接触,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场所。今日,省疾控中心发布校园健康提醒:建议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师生及家长共同携手,科学、精准做好2025年秋季学期学校肺结核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筑牢校园健康防线。

【疫情防控】开学季是防控关键期

据介绍,肺结核是我国依法防治的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学业压力的关键期,身体抵抗力若下降,感染后发病风险较高。学校是典型的人群密集区,一旦有传染源传入,极易引发聚集性疫情,影响学生健康和学校正常秩序。

省疾控专家表示,开学季是防控关键期:大量学生返校、新生入学,人员流动性大,交叉接触机会多。因此,开学前后是开展结核病筛查、健康教育和监测预警的黄金窗口期。

【防控核心】落实“四方责任”

其一,教育行政部门责任应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的协作,将学校结核病防控纳入对学校年度考核与督导检查内容,保障防控经费与物资到位。

其二,学校主体责任(“学校六必须”)必须落实健康体检:严格组织新生入学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结核病筛查(PPD试验或胸部X光片检查)。必须执行晨午检制度:每日由班主任或宿舍管理员落实,重点了解学生是否有咳嗽、咳痰、发热、盗汗等可疑症状。必须追踪缺勤原因:及时做好因病缺勤缺课登记和病因追踪,可疑情况立即报告校医和疾控部门。必须保障环境卫生:确保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场所每日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须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开学第一课、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必须及时报告疫情:一旦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例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向属地疾控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绝不瞒报、漏报。

其三,学生个人责任(“个人五要”)要主动报告:出现咳嗽、咳痰≥2周等可疑症状,立即向老师和家长报告。要配合筛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结核病筛查。要注重防护:养成勤洗手、戴口罩、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要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加强锻炼,不熬夜。要通风洗手: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在宿舍和教室。  

其四,家长监护责任密切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如实提供学生健康状况信息,切勿隐瞒病史。主动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防控工作。

【关键预警】:识别肺结核可疑症状

全体师生家长应知晓以下肺结核可疑症状,一旦出现任何一条持续2周以上,须高度警惕,并佩戴口罩及时就医: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午后发热(通常37.3℃-38℃)夜间盗汗胸痛、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答疑释惑】破除恐慌,科学应对

问: 学生确诊肺结核后,该怎么办?

答: 无需过度恐慌。学生应休学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经定点医疗机构开具复学医学证明后,方可返校复课。学校和疾控机构会依法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

问: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强阳性怎么办?

答: PPD强阳性只说明感染了结核菌,并不等于发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胸部X光片等进一步检查。若排除活动性肺结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预防性服药,以大幅降低未来发病风险。请务必遵从专业建议。

问: 我省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了哪些技术支持?

答: 我省已建立完善的省-市-县三级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各级疾控中心(结防所)将为学校提供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疫情处置和实验室检测等支持。如遇问题,请学校及时联系属地疾控中心(结防所)。

校园结核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省疾控中心呼吁:各地学校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广大师生争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学习知识、践行行为;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形成家校防控合力。让大家携手努力,将结核病拒于校门之外!

正观新闻记者 王红


编辑:胡昆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