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数字化浪潮下,在线旅游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了人们出行预订的重要渠道。然而,看似便捷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乱象。近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飞猪等五家涉旅平台企业,这一消息让飞猪长期存在的价格问题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其实,飞猪的价格争议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几年前,市场上就不断有消费者反馈在飞猪平台遭遇价格不合理的情况。2022年3月,北京市消协发布的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中,飞猪赫然在列,被指出存在新、老用户账号同时购买同一商品或服务实际成交价不同的现象。这一结果犹如一记警钟,本应让飞猪警醒并积极整改,然而后续的情况却令人失望。
时间来到2024年1月,“飞猪3人买同趟航班价格不同”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了全网的广泛关注。小张、小李和小王三位乘客在飞猪平台预订同一航班机票,却遭遇了天差地别的定价。小张支付400元,小李支付481元,而小王则支付了高达1330元。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就像一把尖锐的刀,刺痛了消费者的心,也让人们对飞猪的定价机制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面对质疑,飞猪客服回应称机票价格受销售情况实时变动影响,并非平台自行调整,还强调平台会根据用户消费记录确定会员等级,不同等级优惠力度不同,且手机型号、网速等多种因素也可能导致价格差异。但这样的解释,在消费者看来,更像是一种敷衍和推脱。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飞猪的投诉可谓是堆积如山,累计超过10万条。其中,“飞猪杀熟”关键词的投诉就多达426条。从这些投诉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的遭遇五花八门,但都离不开价格问题。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分三单购买5张机票,买完前4张后机票价格便从600元恶意涨至700元,高价购买第5张后,价格又立刻回落至600元,这明显是被恶意“杀熟”;还有消费者吐槽,支付完不到一分钟,机票价格就从1118元降到1050元,这种不合理的价格波动,让人感觉自己像是待宰的羔羊,任飞猪随意摆弄。
资深商旅人士李先生的经历更是具有代表性。由于工作原因,李先生经常出差,长期使用飞猪预订机票和酒店,本以为自己作为忠实用户,能享受到更多的优惠和便利。然而,一次帮初次使用飞猪的同事预订同一趟航班机票时,他惊讶地发现同事看到的价格比自己账户显示的价格低了近200元,而两人的出行时间、舱位等条件完全一致。李先生感到既愤怒又无奈,自己一直信任的平台,却如此对待自己,这让他觉得自己的信任被无情地践踏了。
除了价格杀熟,飞猪还存在诸多其他问题。在机票和酒店预订中,常常存在捆绑销售隐形消费的情况。消费者在预订时,稍不注意就会被强制购买一些不必要的服务,如保险、接送机服务等,而这些服务的价格往往不低,且在预订页面的显示并不明显,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此外,恶意扣款、客服态度差、乱扣费等问题也屡见不鲜。当消费者遇到问题寻求客服帮助时,要么是长时间的等待,要么是客服的推诿扯皮,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这让消费者的体验感极差。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在线旅游市场中,飞猪背靠阿里巴巴这棵大树,本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在面对业绩考核压力时,飞猪却在价格策略上逐渐迷失了方向。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采取了一些激进的手段,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让自己的品牌声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对比中,飞猪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携程凭借多年的深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用户基础,在中高端商旅市场占据着稳固的地位,其价格相对透明,服务也较为完善;同程旅行则精准定位下沉市场,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收获了大量用户。而飞猪,虽然拥有流量优势,但在价格和服务上的种种问题,让它在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
尽管飞猪在高端酒店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通过会员互通发展策略,与超过40家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达成深度合作,实现会员权益互通,提升了用户的忠诚度和消费体验。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在价格管控和服务质量上的严重不足。
此次飞猪被约谈,是监管部门对在线旅游行业乱象的一次有力整治。这不仅是对飞猪的一次警告,也是对整个在线旅游行业的一次提醒。监管部门的介入,旨在促使飞猪以及整个行业能够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
飞猪若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就必须深刻反思自身问题。加强价格管控,建立透明、公正的定价机制,杜绝价格杀熟等不正当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客服团队,确保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回归用户至上的理念,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飞猪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在线旅游市场中“展翅高飞”,否则,它将逐渐被市场淘汰,成为消费者口中的反面教材 。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